![]() |
|
|||
天津北方網訊:大年初二是古代民間敬財神的節日,我國許多地方有出嫁女兒初二回孃家的傳統習俗,這天也成了約定俗成的“迎婿日”和“姑爺節”。天津人對“姑爺節”非常看重,但記者走訪發現,許多老例兒保留傳承至今的同時,也逐年添加着不少時髦和新鮮元素。
家住河北區的退休職工張大爺今年62歲,女兒在事業單位上班,女婿在私企,都是天津本地人,這小兩口是典型80後“雙獨夫妻”,工作都很忙,今年3歲的女兒常被送到雙方老人家幫忙照看,兩家老人平時就走得近,關係也和睦。每年初二,小兩口也會遵循傳統,帶着孩子一大早就到張大爺夫婦家過節,初二這頓孃家麪條是必不可少的,得吃打滷麪,不僅準備了豐盛的菜碼,還有雞鴨魚肉。
張大爺也有一個80多歲的老岳母健在,與住在紅橋區的大舅哥一家共同生活多年,過去兒女們這輩年紀小,都要到大舅哥家過“姑爺節”,現在兒女這輩都長大成人,各自都組建了小家庭,人丁多了,招待不開,往年有時就預訂團圓飯在酒樓過,有時就挑正月裏其他日子去給老太太拜年。張大爺笑稱:“姑爺孝敬岳父岳母不一定非要趕在初二當天,過去老人們還有初一不許女兒回門的陳舊思想,現在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只要小兩口安排協調好了,只要兒孫們過得好,全家能開開心心過節,雙方老人都願意儘量配合他們。”
今年33歲的孫警官在交管指揮中心工作,好幾年的正月初二都輪到他值班,今年也不例外,這天只能老婆帶着孩子回孃家,不過年貨賀禮每年都是提前給岳父岳母家送去的。他說,正月初二一般都是春節假期交通流量較大的日子,以前在基層大隊,“姑爺節”這天路面執勤疏導的壓力就很大,常聽老交警說,七八年前,初二簡直有種“全城遷徙運動”的感覺,公交車和出租車都得加班次。近幾年,市民出行都懂得錯峯錯時,初二的交通壓力比往年小多了。不過,即使如此,選擇“姑爺節”這天出行的人還是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