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微信拜年已不是新鮮事,然而今年網絡紅包的“橫空出世”則爲拜年增添了不少趣味。塞進紅包的錢往往只有幾分幾釐,價值不高,但人們卻樂此不疲, “搶槍搶”、“發發發”,根本停不下來。不知不覺中,網絡紅包成了親戚拜年時的新談資,成了朋友聯絡感情的新方式,成了羊年春節新年俗。許多親朋好友在用手機搶紅包間,減少了一分生疏增進了一分親切。
一天共收到了442個紅包、金額3649.78多元;發出紅包394個、金額3879.09多元;平均都在幾元錢一個,多的也就是十幾元、幾十元……這是微信用戶龔先生在朋友圈曬出的“搶紅包戰績”,末了他還加了句評論:收支平衡。
派紅包是很好的春節習俗,原本就是討個吉利的意頭,而不在乎數目的多少。而今年,網絡紅包的“橫空出世”,更是讓這一傳承千年的中國年俗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現。
手機搶紅包,開始紅火於2014年春節互聯網公司騰訊旗下微信推出的“新年紅包”應用,進入2015年,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都加入了這場春節“搶紅包”大戰。
除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10億次,春晚播出期間微信搖一搖互動總量達到110億次。春晚主持人口播提醒觀衆搖紅包之後,微信搖一搖互動達到峯值:每分鐘8.1億次。
90後姑娘小麥告訴記者,她已經很多年沒看春晚了,但是聽說今年春晚多了一個搖紅包的互動環節,她“破天荒”地拿着手機一直熬到了春晚結束。在小麥的帶動下,小麥的父母也一邊看春晚一邊“搖”紅包,而運氣的比拼更爲這個家庭帶來了一個個小高潮。小麥的父親運氣好,總是能搖到幾塊幾十塊,偏偏小麥和母親總是落空,這些幸福的小插曲爲小麥家的除夕夜增添了不少歡樂。
在採訪中,不少人表示,手機派發紅包既有遊戲性又有互動性,一下子拉近了與親朋好友的距離,增進了情感交流。碰到生疏的親戚,很多人不再用老套的寒暄,像“交男朋友了嗎?”、“考試成績怎麼樣啊?”、“一個月收入多少啊?”等等讓人避之不及的話題來套近乎。現在,有親戚朋友會大方地詢問“你搶到了多少紅包”,更有比較洋氣的長輩,直接用電子紅包取代了傳統的壓歲錢。在派發紅包間,彼此之間的生疏減少一分,而親切增進一分。
從商家設置的比手氣中,人們還能挑戰下自己的運氣值。“紅包要來了,你們準備好了嗎?”正閒着無聊的朱萍看到單位的微信羣突然刷出這麼一條消息,立馬眼睛一亮。很快,朱萍的BOSS就在羣裏發出了一個紅包,朱萍拆到了8.88元,這已經算是比較好的運氣了!朱萍看了下搶紅包記錄,幾乎都是幾塊幾分的,最少的只搶到了0.01元。
讓她驚訝的是,平時在羣裏潛水的同事也被“炸”了出來,都紛紛搶起了紅包。一個紅包點燃了大家的興致,很快,原來幾乎用於發佈“行政命令”的微信羣成了大家聊天的平臺。“BOSS,我手機快沒電了,你發不發倒是吱一聲啊”、“這個紅包不給力啊,繼續來個大的”、“小馬手氣最佳,過完年必須請客啊”……你一言我一語,羣裏的氣氛慢慢升溫,變得十分融洽。
“如果不是搶紅包,平時根本沒人冒泡。”搶紅包的神奇讓朱萍有些驚歎。在朱萍看來,雖然微信紅包只有幾塊錢甚至幾分錢,但是,每一個數字都被賦予了不一樣的祝福,如1.21元是“大步走向幸福”,0.01元是“恭喜發財,大吉大利”,2.99元是“友誼天長地久”。
“禮輕情意重,搶紅包爲春節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氛圍。”但朱萍認爲搶紅包也要適度:“搶紅包只是一種娛樂方式,更多的時候不妨也放下手機,多陪長輩們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