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春節期間,薊縣第十二屆獨樂寺廟會更加註重傳承民族文化,除了民間花會、雜技、拉洋片等民俗表演外,第一次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列爲廟會的重頭戲,給廣大市民奉上了一場原汁原味、異彩紛呈的傳統文化大餐。
獨樂寺廟會興起於明代,到清代達到鼎盛,至今已有數百年曆史,是集民間藝術、地方習俗、佛教文化爲一體的民俗盛會,2009年列入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在市縣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獨樂寺廟會規模逐步擴大,影響日益增強,對彰顯薊縣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羣衆的節日文化生活,助推薊縣旅遊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天津冬季文化旅遊活動的特色品牌。
據薊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主辦方特別設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今年薊縣以興泰德燒鍋、邦均子火燒、皮影雕刻、商家少林棍等爲代表的十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紛紛亮相,進行近20道特色花會表演,千餘人的演出陣容。還有獨樂寺傳統活動項目——觀音賜福,以期“帶福還家”。民間藝術表演,泥塑製作、吹糖人、捏麪人、剪紙、手指畫、布藝等將在本屆廟會上集中製作、展銷。舌尖上的廟會,驢打滾、貼餅子、冰糖葫蘆、茶湯,民俗小吃,盡情品嚐,在大飽眼福的同時還可一快朵頤。
在廟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七十八歲的皮影雕刻手藝人張奎正在伏案雕刻皮影,展臺上懸掛的一件件雕工精細、玲瓏剔透的皮影作品吸引了許多市民的目光。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集中展示,爲獨樂寺廟會增加了文化內涵,提升了廟會品位。”薊縣文物保管所副所長王瑞宏說,這次廟會展示的非遺項目主要都是我們薊縣在全國以及全市,還有縣一級這三個層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更加突出廟會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讓市民在互動參與中感受了濃濃的年味,同時也引起許多市民對保護、傳承好非遺項目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