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假期,本市古文化街遊人如織,然而就在人們逛廟會品小吃的同時,附近花壇卻成了“臨時垃圾桶”。記者採訪發現,在小吃攤位集中的區域附近缺少垃圾桶和保潔人員清掃,隨意亂扔垃圾的不文明行爲背後也存在着管理缺失的問題。
昨天12時許,記者在古文化街天津民俗博物館南側門前的支路上看到,路邊擺放着不少烤串兒、茶湯等小吃攤位,而此時正是遊人集中的午餐時間。不少人駐足購買小吃,爲了方便就餐,很多人會走到不遠處的花壇處,坐在花壇邊品嚐小吃。美餐後,人們順手將竹籤、餐盒、紙巾扔進了身後的花壇。記者注意到,一塊長方形的花壇中,沿着花壇邊扔着一溜垃圾,而另一處直徑兩米多的圓形花壇中已經鋪滿了竹籤。
坐在長方形花壇邊上的一家三口吃完五六支烤串兒後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把竹籤扔進了花壇。當記者上前詢問時,他們不好意思地說:“我們看別人都在這扔,也就隨手扔了。”記者從民俗館廣場一直到“津門故里”的牌樓附近一路觀察,發現竟有七八處大小花壇都如此髒亂。
垃圾箱太少
採訪中,記者留意到每個攤位前都有放垃圾的紙箱,但花壇附近卻沒有垃圾箱。一位舉着四五支竹籤到處找垃圾箱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人太多了,我走來走去也沒找到垃圾箱在哪兒。”他表示,由於人多且多數人買小吃後都不會留在原地,所以擺在攤位前的紙箱總“吃不飽”。相反,遊人邊走邊吃或坐在花壇邊吃完小吃時,卻找不到垃圾箱,纔會隨手扔進花壇。“從衆”的人越多,且沒有文明提示,花壇中的垃圾自然越多。另外兩位接受採訪的市民王女士和侯先生也有同感,他們提出,古文化街的管理單位應預計到遊人集中,所以該增設臨時垃圾箱和文明提示,提供更人性化的“硬件”。
保潔沒跟上
“也看不見有人清掃,路上挺乾淨,這花壇咋沒人收拾?”從東北來天津探親的馬先生接受採訪時說,他們逛街時看到有人在清掃路邊的垃圾,但沒有人管花壇裏的垃圾。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花壇中的部分竹籤、餐盒垃圾不是昨日剛剛被人丟棄的,看起來已留存多日。由此可見,花壇中的垃圾確實沒人及時清理。人海中,記者想要尋找保潔人員詢問,但在路邊等了十多分鐘,也未看到有保潔人員。年逾六旬的市民程國海先生表示,雖然可以理解保潔員的辛苦,但如果有人及時清掃花壇垃圾,一方面可以減少不文明的“從衆者”,另一方面可以發揮文明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