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人民日報》推出重磅系列評論員文章,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四個全面』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開篇之作《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布局--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是總領,總論『四個全面』。另外四篇則分別闡釋『四個全面』中一個『全面』。這樣構成一個有統有分、統分結合的文章系列,全景式、立體式地展現『四個全面』的內涵外延、時代意義和指導地位。
2014年12月,習近平在考察江蘇時提出了『四個全面』思想。『四個全面』植根於中國全面改革實際,順應世界發展潮流,是實現中國夢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支橕,是指引中國奮勇前進的燈塔和航標。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四個全面』是當今中國時代精神的精華,是當今中國的時代哲學。
十八大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時代接力棒,開啟了實現中國夢的歷史航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這艘中國夢航船往什麼方向去?采取什麼方式航行?要到達什麼地方?這麼一系列的戰略問題構成了『四個全面』所要回答的主要內容。這些內容,既包羅萬象,又重點突出,既注重整體規劃,又牽住『牛鼻子』,體現了哲學系統化、理論化的特征。問題是時代的回聲。中國共產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四個全面』是為解決中國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提出來,是基於中國現實發展需要而提出來,是順應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而提出來,是一套治國理政的系統集成。因此,它奠定在堅實的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光輝,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強大的號召力。
同時,馬克思又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一語道出了哲學的功能、使命和活力,全部就在於指導實踐。『四個全面』不是語言的堆積和整合,不是漂亮空洞的口號,而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智慧結晶和真刀真槍的理論武器。它不是要制造一段『藏之名山、傳其後人』的哲學佳話,而是有的放矢推動人民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四個全面』在根本上是實踐的,是要改革和發展中國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是中華民族復興路上的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走過革命、建設和改革波瀾壯闊的歷程,一個基本經驗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哲學創新和理論創新。『四個全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這樣的定位清晰地表明,『四個全面』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哲學和政治哲學,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哲學和政治哲學。由此,中國共產黨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領』得到傳承和創新,中華民族築牢了思想靈魂。從中國與世界關系的角度看,進入21世紀後,西方國家治理思潮中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甚囂塵上,一度讓人感到無所適從。中國『四個全面』的理論概括和哲學總結,無疑是西方治理思潮有力回答和有效鏡鑒。因此,『四個全面』具有普適價值和意義。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四個全面』是習近平理論思維和哲學思維的產物,恩格斯的名言是對習近平『四個全面』的最好注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使中國站立在世界最高峰,而『四個全面』就是中國追夢的時代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