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剛聽說不動產登記要開始實行了,我就隱隱有些擔心,”山西太原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家裏現在有三套房,最擔心未來一旦開始徵收房產稅,會增加很大一塊支出,還可能對繼承父母的房子、贈與兒女住房造成影響。
中國政府去年公佈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規定今天是條例施行的第一天。像陳先生一樣,擁有多套房產的人多少都會有類似擔憂:房產稅是不是已經“兵臨城下”?是不是得趕緊拋售房產?中國樓市會不會走上漫漫“熊市”?
不動產登記真是“狼來了”嗎?當然不是。接受記者採訪的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專家都表示,這些擔憂有過度解讀之嫌,因爲不動產登記只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旨在摸清中國人的不動產家底,長遠來看有利於樓市的長期健康理性發展。
關於不動產登記的討論由來已久,在2007年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就提出,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隨着中國深化改革步伐不斷加快,不動產登記制度建設逐漸駛入“快車道”。不少人曾經認爲這項改革“雷聲大雨點小”,現在動起了真格。
“不動產登記制度是一項基礎性工程,是對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個人財產進行摸底的過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銀行外部監事梅興保告訴記者。
納入登記的不動產權利包括:集體土地所有權;房屋等建築物、構築物所有權;森林、林木所有權;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並非僅針對房地產。
梅興保說,這項制度可以對財產登記進行規範管理。原來不動產登記管理權限分屬五花八門的部門,現在由國土資源部進行統一登記,這有利於查明家底,摸清基礎,掌握真實有效的不動產數據。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爲,不動產登記制度的首要功能是爲市場經濟奠定法律基礎,保護私人財產權,並維護交易安全;也有助於政府和宏觀調控部門摸清中國不動產狀況,方便有關政策的制定。
觀察人士稱,條例的施行對投資和投機性住房需求確實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爲投資者會普遍擔心開徵房產稅後自身的稅負可能顯著增加,從而不會再像以往那樣把房地產當成“穩賺不賠”的投資去向。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康表示,從長遠角度看,新規爲今後房產稅等改革措施提供了基礎數據來源,能夠保證未來房地產調控更加精準有效,制度安排更有利於房地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然,新規實施並非房產稅的“敲門磚”。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表示:市場上對房產稅的擔心有過度之嫌。
喬虹表示,目前的條例對房產持有個人提出自願登記,部分城市先行,很難在短期內影響大批的存量房。
“未來房地產稅需要考慮到抑制投機,但是也要注重百姓的承受能力,最有可能結合交易環節徵收。”喬虹說。
沈建光也認爲,應當對普通居民基本生活住房予以適當稅收優惠,而對高端人羣實施稅收調節,特別是購買投資性住房、高檔住宅和人均住房面積過高的人羣。大多數居民則無需過於擔心。(記者柳新勇郭信峯魏飈)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