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懂“習外交”
“亞洲政治安全和經濟發展兩輪失衡問題日益突出。中國所提出的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旨在解決這一失衡問題。” “如果亞太地區實施結構改革並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它仍是最有可能爲未來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動力的地區。中國領導人試圖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舉措使這一可能成爲現實。” 2014年年底,在《中國的外交大轉型》一文中,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高級分析員蒂莫西·希思如此解讀“習外交”。這是十八大以來西方智庫日益關注中國外交世界影響力的一種映射。希思們認爲,“以中國爲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強的實力和發達國家預計表現平平的增長軌跡,將對全球政治的未來產生巨大影響”,“隨着中國對周邊外交的日益重視,其維護核心利益的能力及改革國際秩序的自信將提升。”他們試圖探究“中國夢”“新型國際關係”“共同體”“一帶一路”“亞洲安全觀”等一系列頂層設計的戰略內涵。國際關係研究者們注意到,在兩年多時間裏,中國進一步鞏固了對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和多邊工作的佈局,形成了“立足周邊,謀篇全球”的大格局。一個令外界矚目的顯著變化是,如今的中國外交,正從“應對”向“塑造”華麗轉身。
“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正成爲中國外交的新定位。
關鍵詞閃現大智慧
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已將內外政策凝聚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不僅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也是一個兼容中國與世界的綜合外交大理念。
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話語中,出現了一系列新概念。這些關鍵詞,有的是蘊含着深刻哲理的戰略理論,有的是具有戰略高度的頂層設計,有的對於區域性秩序構建具有指導意義,有的對於構建合理的國際關係權力結構具有創新價值。其間閃現着中國外交的大智慧,大國氣派呼之欲出。
中國夢:內外政策的凝聚點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了“中國夢”的概念,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時,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的演講中對“中國夢”做了進一步解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爲“中國夢”,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國夢”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相輔相成: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已將內外政策凝聚爲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不僅將幸福美好的“個人夢”與興盛富強的“國家夢”交織在一起,也與世界各國的夢想相通。2014年11月的北京APEC會議期間,習近平還提出了與地區各國共同謀求持久發展,共同構築“亞太夢”的主張。由此看來,“中國夢”不僅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景,也是一個兼容中國與世界的綜合外交大理念。
新型國際關係:以合作共贏爲核心
2013年3月訪問俄羅斯期間,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事實上,早在2012年2月,習近平作爲國家副主席訪美期間,就倡議構建“前無古人,但後啓來者”的新型大國關係。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與奧巴馬總統舉行“莊園會晤”時,正式提出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建議,並以“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闡釋了其內涵。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美兩國元首“瀛臺夜話”之際,習近平進一步建議中美兩國應從“加強高層交流”“相互尊重”“深化交流”“管控分歧”“包容協作”和“共對挑戰”六個重點方向推動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新型大國關係”是一種利益共享,責任分擔,共存共榮的國家關係。其實,“新型國際關係”並不僅用於描述中美兩國間的關係,也適用於中國與其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間的關係。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選擇了俄羅斯,兩國領導人將雙邊關係升級爲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習近平訪問印度時,與印度新任領導人達成了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的共識。在2014年11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到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共同體:加強團結、拓寬合作
2013年3月,習近平訪俄時提到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此後,他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突出強調,中國與周邊國家要“堅持同舟共濟”“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訪問東南亞國家時主張,中國與東盟國家要共同努力建構“命運共同體”;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在2014年4月召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談及中國的內外安全時,習近平還提出“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通過一系列對外政策宣示,“命運共同體”已成爲中國發展與周邊關係的基石。中國與周邊正在通過合作切實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同打造“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循着習近平的出訪行程不難發現,“共同體”概念還延伸到了世界其他地區。訪問非洲時,他多次提出中國與非洲國家處於“中非命運共同體”之中;在中阿合作論壇上,他提出要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與巴西總統羅塞夫會晤時他說,中巴“兩國已經成爲命運共同體”;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時,習近平再次提出中國與拉美要努力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如果說中國與發展中國家是“命運共同體”的關係,與發達國家則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係。習主席在訪問歐洲期間指出,要“打造中德利益共同體”,進而強調“中歐是發展之路上的利益共同體”。習近平的“共同體”外交針對不同地區各有側重。對周邊地區和發展中國家強調命運共同體,同發達國家則着重於加強利益共同體建設,從而既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又拓寬了與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
正確義利觀:兼顧才能兼得
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強調,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兼顧,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之後訪問非洲時,他再次強調這一義利觀,並指出這一理念不僅是對非洲,也是中國對世界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責任承諾。2014年7月訪問韓國時,習主席還指出:“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
在2014年11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對中國的義利觀做了精煉概括:“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兼顧,要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
重義輕利、先義後利、取利有道,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一以貫之的道德準則和行爲規範。習近平提出在外交工作中要堅持正確義利觀,才能在外交上獲得道義的制高點。中國外交的這種義利觀體現了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精髓,豐富了中國外交理論體系和中國外交思想的內容。
一帶一路:陸海並舉的戰略性設計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倡議亞歐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月後,習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又發出了通過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一帶一路”是國家對外關係的戰略頂層設計,其地理範圍涵蓋亞歐大陸和印度洋-太平洋,氣勢恢宏,呈陸海並舉交相呼應之勢。它也成爲繼“中國夢”概念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又一大外交手筆。 2013年11月通過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一帶一路”將給中國和相關國家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將進一步通過強化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經濟上的互聯互通,增進各國人民的福祉,並通過中國與各國間實現戰略對接,使中國與亞歐非國家間的政治關係深入發展,進而通過文明間的對話與交流,促進中華文明與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非洲文明和歐洲文明間的合作與交融。
“親誠惠容”:周邊外交新理念
周邊外交戰略全面展開之際,中國應該秉持什麼樣的理念?2013年10月,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給出了答案——中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爲善、以鄰爲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 2014年,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他又一次強調要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他以親、誠、惠、容四字來定調新時期中國周邊外交理念,使其成爲新形勢下中國周邊外交的標誌性方針政策,凸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把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提升到情感高度,打上親情的烙印。其實,習主席在出訪周邊國家時的言行,無不體現着他對“親、誠、惠、容”四字理念的踐行。赴俄參加冬奧會開幕式爲鄰居捧場,“走親戚式”到訪韓國和蒙古國,歡迎周邊國家“搭便車”??都體現出了中國與周邊國家間的鄰里親情。而2013年3月習近平訪問非洲時用“真、實、親、誠”四個字概括新形勢下的中非關係,亦爲異曲同工。
亞洲安全觀:指導維護區域安全
2014年4月,在上海召開的第四次亞信峯會上,習近平首次提出了“亞洲安全觀”的概念,主張“我們應該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在後來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他又再一次強調應“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亞洲安全觀”的提出爲中國與亞洲國家共同維護區域安全提供了一整套安全理念,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它將爲維護亞洲長久的和平穩定發揮指導性作用,標誌着亞洲各國在構建亞洲安全合作平臺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