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者按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爲重大國家戰略部署,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爲三地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在這一國家戰略實施一週年之際,本報攜手北京晚報、京華時報、燕趙都市報等,結合各自實際,優勢互補、協同報道,採訪參加兩會的三地代表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盤點成效,展望未來,爲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營造濃厚輿論氛圍。
天津代表包景嶺談大氣污染治理
京津冀要走綜合防治道路
今年“兩會”,大氣污染治理是最熱的話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研究項目領導小組成員、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在談到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聯防聯控時表示,大氣污染治理方案要走綜合防治的道路。三地要力爭做到控污標準、方法一致,比如控煤、控塵、控工業污染、機動車限行、提升油品標準等。
包景嶺說:“我們原來強調‘五控’,未來能不能做到‘七控’,把農業污染和港口船舶污染也很好地控制起來?同時要注重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所有這些措施就像配中藥一樣,是一劑綜合性的方子,頭髮、眉毛、鬍子要一把抓,不能因爲頭髮長光抓頭髮,也不能因爲眉毛短就不管。”
對於三地在環境治理中應如何分工協作,包景嶺認爲,北京應當做好減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河北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加是承接好北京疏解的功能,減是把那些污染重、資源消耗高的項目切實替換下來;天津則要注重調結構、優能源,走特色發展之路,近期力爭將燃煤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降到50%以下,第三產業的比重要上升到50%以上。同時,要腳踏實地地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落實。比如,嘗試發展沼氣公交車。經覈算,如果將天津市所有的有機廢棄物(包括垃圾、污泥、養殖糞便、農業秸稈等)都轉化成燃氣,最多可以得到5億立方米的沼氣,這是一筆很大的清潔能源資源,如能合理利用將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沼氣公交車在技術上已成熟,經濟上也合理可行,達到歐六標準,更加環保,可以作爲新能源汽車和綠色公交系統的重要補充。再如,進一步強化沿海港口及大型船舶大氣污染控制,儘快設立統一的沿海排放控制區,出臺港口岸電、低硫油使用的鼓勵政策措施,加快制定船舶相關大氣污染控制法規和標準,開展港口船舶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等。
北京代表團關注京津冀協同治霾
跨地區合作是必然選擇
京津冀聯合治霾的問題,是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北京代表團關注的焦點之一。不少代表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命題”是公衆非常關注的,三地在環保領域的跨地區合作是解決問題的必然選擇。要把治理大氣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三省市“同呼吸、共命運”,採取統一行動,實行聯防聯治。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張大勇非常關注環境問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張大勇表示,霧霾等環境問題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對於環境污染問題需要區域間的聯防聯控的措施,以蔓延京津冀區域的霧霾這一突出問題爲例,政府、企業、羣衆都要齊心協力治理才能夠有效果。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蘇輝則認爲,影響京津冀區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大主要因素即是水資源的問題,雖然當下有南水北調作爲部分保障,但是水資源對於該區域仍舊不足。因此,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做到可持續發展,是未來該區域內的各方都應該致力於謀劃的大事。
河北委員何香久建議協同治霾不僅是聯手治污
京津冀產業佈局也要一盤棋
“京津冀協同治霾不僅是聯手治污,產業佈局也要一盤棋。”全國政協委員、滄州市政協副主席何香久認爲,京津冀產業佈局不合理也會影響治霾的成效。
“目前,治霾要區域攜手、聯防聯控已成爲京津冀的共識,但聯防聯控的具體措施還有待細化。”何香久表示,京津冀的信息共享不僅有監測信息,還要有污染源信息等。隨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的發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已初步建立,確定了重污染應急、監測預警、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但只有這些還不夠,協同治霾還需要有更多更具體的措施。”何香久建議,建設污染源排放、執法等與污染治理有關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平臺及時發現排放量大、治理難度高且對區域影響大的污染源,以便三地集中技術、財力共同治理,達到區域減排、環境質量提升的效果。
“還可以出臺更具體的舉措,比如工業污染源應急停產限產時,可以通過區域協同,讓上風向的地區多限一點。”何香久說,再比如機動車限行,可以考慮不同地區同尾號限制,把對公衆和區域交通的影響降至最低。
“京津冀協同治霾不能停留在攜手治污上,還要拓展到區域產業佈局上。”何香久說,產業結構佈局直接影響大氣污染防治成效,爲了更有效地治霾,京津冀的產業佈局應該是一盤棋。北京不僅要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轉移出去,還要把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分散疏解到周邊地區,使周邊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有“退”有“進”,直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這樣才能實現周邊地區的產業升級,從根本上促進環境質量改善。
安國數字中藥都電子平臺6月上線
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閆希軍今天上午向記者透露,作爲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的省部共建項目,由天士力控股集團在河北省安國市投資建設的“安國數字中藥都”正在加緊建設,預計明年6月試運行。“安國數字中藥都”建設的核心是三網合一的網絡化電子交易平臺,今年6月將上線。
“中藥材的安全決定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質量和人民用藥的安全,‘安國數字中藥都’就是解決中藥材質量安全的一個民生項目。藉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平臺,我們將構建中醫藥產業鏈上游標準化平臺。”閆希軍說。據他介紹,“安國數字中藥都”項目由河北省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參與共建,是集電子商務交易、標準化藥材加工、金融服務、多元化協作爲一體的綜合網絡平臺,創造中藥材數字化交易新模式。閆希軍說,“我們將力爭把該項目建設成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樣板項目,推動三地大生物醫藥圈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