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黨的十八大後的兩年間,作風建設新政高舉高打,強力反腐新局高開高走,廣大黨員羣衆力挺、點贊。特別是隨着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在速度降下來、步子穩起來、泡沫減下來的同時,風紀標準嚴起來,制度籠子密起來,法治陽光多起來。人們無不熱切期盼,這將成爲與經濟新常態一路相隨的政治新生態。
“自我抹黑論”“反腐誤傷論”“爲官不易論”等謬論不絕於耳
誠如衆見,以八項規定帶來的“高層示範效應”爲契機,治貪與治奢並進、黨風與社風漸變,奢費少一點,貪賄難一點,風氣正一點,誠信多一點……經濟轉型升級、政治系統重啓和社會空氣淨化形成了合圍之勢。通過零容忍反腐“提純”發展成色、提升改革質量、提振全民信心,促使全球經濟重要引擎藉着經濟景氣、政治底氣和社會正氣交匯的“氣場”再起飛。
然而,在改革深水區和治標關鍵期,對於“打虎拍蠅”的力度、速度、深度、廣度、效度和持續度,仍不免有諸多疑慮乃至吐槽。諸如反腐敗影響招商引資的“殺傷經濟論”,影響黨的形象的“自我抹黑論”,導致職工利益受損的“反腐誤傷論”,造成不作爲懶作爲的“爲官不易論”等,亦不絕於耳。
究其根源,是那些適應了經濟舊常態、政治舊生態的人們,從思維方式到行爲方式,從價值取向到利益取向,仍在幻想着“濤聲依舊”,還想有一張重蹈老航道的“回程票”。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儘管經濟進入到減速提質的新常態,但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偉大征程“纔剛剛上路”。
形象地講,中國執政黨將接受治理新考驗。特別是以往被髮展速度掩蓋的不平衡、不協調、不穩定因素會加速“顯山露水”,作風不正、特權腐敗、貧富差距等帶來的“痛苦指數”會被放大,這也是調結構、轉方式的必然代價。經驗表明,不少後發國家一旦無法驅走腐敗陰霾,無法避免利益集團竊取發展成果,無法保證執政團隊和公共機構的廉潔與效率,將進入“有增長,無發展”的惡性循環,始終無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步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有的甚至因爲貪腐危機淪爲“失敗國家”。
廉潔,和公平正義一樣,是至關重要的公共品。執政黨能否持續有效地爲全社會提供“廉潔輸出”,是長期執政、長治久安始終如影隨形的“反腐壓力測試”。而高增長、快發展、大建設,往往產生一種“光暈效應”,令人似乎對“事因賄成”、貪腐多發的危害熟視無睹。
反之,倘若經濟增速放緩,則可能使人們的注意力從“做大蛋糕”更多轉移聚焦到“分好蛋糕”,往往因社會不公個案、官員不廉現象而放大對現實的不滿情緒,以及對公職人員和公共部門的不信任感,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踩官”題材,面對明顯失真失實的公職人員“污名化”現象亦“寧可信其有”。
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這場攻堅戰
如果說,過往三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反腐敗與改革開放同步推進,成功抗禦了若干風險挑戰,應對了高速增長時期的“傳統反腐壓力測試”;那麼,今天的經濟新常態之下,面對人們近乎“政治潔癖”的社會心態,能否保持政治定力、政治擔當,讓人們在“打虎拍蠅”中更好地分享“改革紅利”,則是一場與經濟減速密切相關的“新版反腐壓力測試”。
與以往“政績公開賽、GDP競速賽”中,人們“笑貧不笑腐,笑廉不笑貪”的“臭豆腐心理”不同,當下的社會公衆越來越憎惡“工程上馬,幹部下馬”的“公共工程後遺症”,越來越鄙夷“幹事不乾淨,乾淨不幹事”的“能幹能貪者”,越來越痛恨“邊病邊升,愈賄愈富”的官商攻守同盟和利益共同體……因爲執政黨正風反腐的承諾很高,人民羣衆的期盼更高。
這不禁令筆者想起趣味運動會上的騎慢車比賽:在筆直的百米賽道上,騎得更慢、平衡更好的人才是勝利者,一旦車歪人倒腳沾地面,騎車者即被淘汰出局。衆所周知,騎自行車速度夠快的話,平衡反倒容易保持,失衡反而容易調整,甚至可以瀟灑地玩起“大撒把”。但倘若騎速慢下來,一個小小的石子,一次小小的晃動,都可能導致車歪人倒。唯其如此,必須更加全力以赴、小心謹慎,不達目的,絕不停歇。
當今中國的經濟新常態,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如一場考驗執政能力、耐力和定力的“慢騎賽”,需要我們始終保持好效率與公平、效率與紀律的“動平衡”。而且,還有個既定前提:賽道筆直且衆人圍觀,容不得拐彎抹角、投機取巧,比拼的是純粹的駕馭複雜局面能力。那麼,作爲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責任主體,能否適應這種特殊的“降速”考驗呢?
在今年初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作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從“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到“把反腐利劍舉起來,形成強大震懾”,再到“橫下一條心糾正‘四風’,常抓抓出習慣、抓出長效”,傳遞出迎接這場新版“廉政壓力測試”的堅定信心和責任擔當。
通過鮮明的“習氏話風”,一個更加成型的“反腐新政”令人期待!概觀其要,“在路上”“持久戰”“常態”“長效”“保持”“不變”“長期堅持”等關鍵詞一再出現,顯示出“慢工出細活”的耐心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
黨員幹部必須適應反腐新常態
對廣大黨員領導幹部來說,必須適應作風新狀態、政治新生態和反腐新常態的大變局,必須跟上“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中國式腐敗治理新節奏。特別是,堅決把喪失共產黨員資格的蛻化變質者清除出黨,決不讓有腐必懲的承諾落空,決不讓黨組織爲害羣之馬“買單”,讓“不敢腐”慢慢倒逼“不能腐、不想腐”,已經成爲全面從嚴治黨新方略的最佳註腳。如此高壓之下,誰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必將爲共產黨人加速通過“新版反腐壓力測試”付出沉重代價!
實際上,快和速度是一種能力,慢和堅持更是一種實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同志曾指出,標本兼治,當前要以治標爲主,爲治本贏得時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紀律部隊”聚焦主業、擔當主責,在巡視監督、網絡監督等“反腐利劍”的助力之下,取得了“治病樹,拔爛樹”和“清淤排毒,清理門戶”的明顯成效,已經和正在爲治本贏得更充裕的時間。中國社科院《反腐倡廉藍皮書》的調查結果顯示,93.7%的領導幹部、88%的普通幹部、84.8%的企業管理人員、75.8%的城鄉居民對未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表示有信心,“爲官者”和“圍觀者”呈現出共同“看多中共,看好中國”的大趨勢。
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民心有多大,執政空間就有多寬廣!民衆力挺多久,執政安全就有多長遠!
我們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正風肅紀行動,爲經濟結構調整、“騰籠換鳥”贏得了巨大的“民心紅利”和想象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爲法治建設和國家廉政建設贏得了時間。古語有云:“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不怕慢,不怕難,在穩穩當當通過這場輸不起的“反腐壓力測試”的過程中,我們將共同見證一個長期執政黨的成長、成功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