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駐韓國大使遭遇襲擊事件,讓人們看到表面風光的美韓同盟關系,實際上一直有暗潮湧動。2015年恰逢朝鮮半島解放70周年、《南北共同宣言》簽署15周年,在這一敏感的年份,美韓例行軍演3月2日起再次拉開帷幕,這使得韓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
行刺大使是為警告美國
美國駐韓國大使馬克·利珀特5日上午在首爾世宗文化會館出席由韓國統一運動團體『民族和解合作泛國民協議會』主辦的一次早餐會時,遭一名男子持刀襲擊,造成面部和手腕處受傷並大量出血,但並無生命危險。利珀特隨後被送往醫院接受手術治療,而犯罪嫌疑人金基宗(55歲)被當場抓獲。
利珀特現年42歲,曾擔任美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首席秘書、美國國防部負責亞太地區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海軍情報官員等要職,2014年10月起出任美國駐韓國大使。美國總統奧巴馬先前擔任聯邦參議員時,利珀特是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助理,被視為奧巴馬的親信之一。
事發後,美國國務院發表評論強烈譴責此類暴力行為,要求韓國政府嚴懲罪犯。正在阿聯酋訪問的韓國總統朴槿惠當天表示,這不僅是針對美國駐韓大使進行的攻擊,而且是針對韓美同盟發起的攻擊,這種行為絕不能容忍。韓國外交部則通過多種渠道向美國政府詳細介紹事發經過和韓方的應對措施,韓美官方通過交換意見一致表示,不希望此次事件演變為政治話題,以免對韓美兩國同盟關系產生負面影響。
犯罪嫌疑人金基宗是民族解放勞動文化運動團體『我們家院子統一文化研究所』的所長,被稱為『在野文化活動家』,擁有反美、反韓、親朝的標簽。據韓國媒體報道,金基宗2006年至2007年間曾先後8次訪問朝鮮;2007年10月在青瓦臺總統府前試圖自焚;2008年起參加過多起反政府示威活動;2010年7月,他在一次演講會上就獨島(日本稱『竹島』)問題向時任日本駐韓大使提出抗議,並向後者投擲了兩塊混凝土碎片,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期3年執行。從2011年起,金基宗通過『我們家院子統一文化研究所』開展活動,主張『應該用和平協定取代停戰協定』、『應該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中斷韓美聯合軍事演習』等。在襲擊美國駐韓大使被抓獲時,他口中大喊『反對戰爭演習』。金基宗表示,戰爭演習使得韓朝離散家族不能見面,他此次襲擊大使是為了向美國敲響警鍾,並不是針對大使本人。
朝鮮中央通訊社5日發表評論稱,美國正在朝鮮半島開展危險的聯合軍演,使半島戰爭危機進一步昇級,利珀特遇襲事件反映了韓國民眾譴責美國的民心。
韓美同盟下的反美主義
早在1945年,負責指揮朝鮮半島南部美軍的約翰·霍奇將軍抵達後不久就給華盛頓的上司發回一封電報,上面說:美國正因分割朝鮮半島而遭到譴責,那裡對所有美國人的怨恨正在上昇。
1979年,韓國全斗煥政權在美國默許下制造的『光州屠殺』事件使反美主義在韓國達到了高潮,反獨裁和反美一直貫穿於上世紀80年代。2002年,反美的盧武鉉當選韓國總統後推行朝韓親善的『陽光政策』,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卻將朝鮮列在『邪惡軸心』名單上。很多韓國人認為美國在制造軍事緊張,阻礙韓朝統一。2002年6月13日,兩名14歲的韓國女學生被美軍裝甲車碾死,事件引發了有數十萬民眾參加的連續幾個月的『燭光示威』,要求布什道歉、在韓國審判肇事者、修改『駐韓美軍地位協定』以及美軍撤出韓國。就連2006年奪得年度票房冠軍的韓國影片《怪物》也被認為是一部反美影片。2008年,美國進口牛肉事件引發了百萬人示威,時任總統李明博險些因此下臺。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董向榮曾撰文稱,韓美間不對稱的軍事同盟關系是導致韓國人產生反美情緒的主因。韓國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民族分裂,民族主義比其他國家表現得更為激烈。美國的軍事存在侵蝕了韓國的國家主權,必然成為韓國民族主義者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抗目標。
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的文章認為,韓國最普遍、最強烈的反美主義根源在於國家認同感。在許多韓國人看來,他們的國家並不完整,受到來自內外的兩種威脅:一是朝鮮半島處於分裂狀態;二是駐韓美軍的存在削弱了韓國主權。韓國人的這種意識,往往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今年恰逢朝鮮半島解放70周年、《南北共同宣言》簽署15周年,也是原計劃美國向韓國正式移交戰時指揮權的年份(但計劃於去年流產)。最近,美國副國務卿捨曼在以戰後70年為主題發表演講時說:『政治家通過貶斥舊敵國獲得廉價的稱贊很簡單,但此類挑釁顯示的不是進步,而是停滯不前。』此番言論被認為是在偏袒日本,指責韓國總統朴槿惠在『慰安婦』問題上咄咄逼人,因此遭到韓國方面抗議。緊接著,針對朝鮮的年度美韓軍演再次拉開帷幕。因此,金基宗行刺事件不過是這段時期韓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的一個標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