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創客”首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爲兩會熱詞,引發代表委員熱議。各大媒體也紛紛聚焦這一熱詞,刊發評論討論該如何將“創客”們扶上馬、送一程,爲具有文化創意的中小微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多位代表表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正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客”作爲產學研鏈條上的“活躍因子”,將在創新創業中發揮重大作用,爲經濟從“中高速”轉爲“中高質”提供不竭動力。
對待“創客”,人民網評《呵護“創客”,就是呵護創新》提出,政府應該做到“有所爲有所不爲”。所謂“有所不爲”,就是要管住權力亂伸的手,繼續簡政放權,爲創新活力的野蠻生長提供穩定的市場環境;所謂“有所爲”,就是要加大對“創客”的政策支持,在創意商業化、產業化的過程中,政府應該搭橋引線、玉成其事,爲中小微企業“輸血”,讓創意想法成功“孵化”。通過“有所不爲”固本培元,通過“有所爲”輸血補氣,才能釋放出“創客”蘊含的巨大能量。
政府的簡政放權,離不開制度的保障。新華網評論《以制度創新讓“創客”落地生根》寫道,如今的“創客”,更像是一顆飽含希望的種子。種子再好,也要有創新的制度保障,才能夠滿足其發芽的需求,讓種子真正“落地生根”。簡化程序,保護成果,打擊侵權,發展創新示範區……要讓“創客”從理念流行真正向創業現象、創業成績轉變。
新京報則在評論中指出,資金問題目前仍舊是制約“創客”發展的一道重要屏障。創業從本質上說,是資本投入的一場戰役,而創新從本質上說,也是資本驅動下的技術進步。反觀現實,不少小微企業不缺點子,也不缺市場,在全面深化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缺的往往正是寶貴的“第一桶金”。因此,解決創業者“貸款難、貸款貴”的老問題,與改革、優化環境一樣重要,都是厚植創業創新文化的有機組成。
如何解決“創客”發展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了一些較爲具體的答案。“爲了將中小微企業‘扶上馬,送一程’,政府將繼續通過構建衆創空間、設立專項引導資金、籌辦創新創業賽事、提供創新創業指導等舉措大力加以扶持。”
王志剛同時透露,將從7個方面給“創客”培育良好的“土壤” ,幫扶嗷嗷待哺的“嬰兒企業”:一是構建一批適應大衆創新創業需求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二是降低創新創業門檻;三是提高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四是支持創新創業公共服務;五是引導創業投資機構投資於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六是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七是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