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累並快樂着!”這是梅地亞中心工作人員這幾天的感受。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以來,截至目前,新聞中心已經在這裏召開了12場記者會,主題涉及宏觀調控、財稅改革等多個方面,後面還有3場關於科技創新、金融工作、高等教育的記者會在排隊等候。豐富的內容、坦誠的交流、權威的信息,讓前來採訪兩會的境內外媒體記者紛紛點贊。
“外界有很多分析唱衰中國經濟,作爲中國宏觀調控部門的負責人,您怎麼看?”在首場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略顯犀利。“2014年我們的困難要比預想的多、結果要比預想的好。”徐紹史沒有迴避,從數據入手、用事實說話,深入分析了中國經濟去年的成績單。
坦誠,這是很多記者今年最突出的感受。“我也與一些記者會的發言人溝通過,他們認爲今年的發佈會沒有迴避問題。其實,全國人大召開記者會的目的,就是爲了真正迴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尖銳不可怕,怕就怕記者沒水平,問不到點子上。記者能問出精彩的問題,發言人也能開誠佈公地與記者交流,記者會想不成功也難。”已經是第五年上兩會的《瞭望週刊》記者王仁貴爲今年的記者會點了個贊。
同樣的感受也來自柬埔寨《高棉日報》的記者王麗華,她對今年財政部的記者會印象十分深刻。“樓繼偉部長太實在了,三公經費、國防預算、地方債這些敏感數字隨口就來,一點也沒有藏着掖着。有了這些從部門一把手口中公佈的權威信息,我們就有了報道的第一手素材。”王麗華說。
態度上開誠佈公,記者會數量上也比往年上了一個臺階。“細細一數,今年第一次參加兩會記者會的部委可真不少,工商總局、安監總局等等。”經濟日報記者李萬祥說,全國人大新聞中心不斷創造條件,讓越來越多的部委直接面對媒體,迴應社會關切,這本身就是新會風的體現。
往年的傳統節目不見減少,新增加的節目越來越多,記者們的感受同工作人員一樣,也是“累並快樂着”。“往年要麼一天一場,最多一天兩場,但今年好幾天都是三場聯排。緊湊的安排,讓記者的工作量比往年有了大幅增加。但是手中有了大把素材,稿子寫得又多又好,心裏還是很高興。”李萬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