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隨着“遠望22號”運輸船緩緩停靠在天津港碼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合練箭順利回到本市,爲歷時3個月的合練任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此次合練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首次亮相,也是長征七號火箭首次通過海運,在非內陸發射場執行任務。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也是主力運載火箭,和長征五號一樣,出自天津新一代運載火箭產業化基地。
去年年底,長征七號從“大火箭”基地出發,在海南文昌的發射場進行了首次全系統合練。在合練中,長征七號首次試用了文昌發射中心專門爲其搭建的新發射工位,這種新型移動發射平臺比傳統發射平臺的準備時間更短,發射更加靈活。而長征七號本次所搭乘的遠望22號運輸船,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運輸船。
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兩型長征五號和七號都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場升空,落點也都在海上,所以兩型火箭都是按照無毒、無污染的高標準製造的,消除了污染海洋環境的隱患。此外,火箭採用防雨設計,適應海南多雨的氣象條件,能夠在中雨的環境中發射。
大火箭基地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我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保證火箭按時升空”
經過近7年的建設,天津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在濱海新區的鹽鹼地上從無到有,成爲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生產的主要基地,新一代航天人在這裏逐漸成熟。在天津基地工作的大部分都是新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這些年輕的航天人在老師傅的幫助下將工藝流程等熟練上手。
今年28歲的楊帥是鉚接裝備車間的一名工藝員,2012年進廠的他已經算是大火箭基地裏的“老員工”了。“有一次基地檢修停電,週日下午5點會來電,大家5點不到就在車間等着,來電以後,就開始幹活,一直幹到凌晨12點,本來準備回宿舍,但是大家覺得可能無法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完成工作,於是又都留下來繼續幹,一直忙到週一的半夜,回宿舍簡單休息了幾個小時,週二早上8點半又全部回到工位上。年輕也不覺得有多苦,我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保證火箭按時升空。”
“我們這裏流行着一句話,早晨起來不能喝水。因爲喝水就要去廁所,不喝水可以少去廁所,省下來的時間就能多工作一會兒。”在天津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辦公室工作的宋丹說,從火箭研發到最後升空是一條長長的產業鏈,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時間節點,只要工作任務一下來,不管有什麼困難都必須按時完成。“在總測階段的半個月裏,只有兩天是零點前回家的。”
在火箭研發製造過程中常常會有很多新問題,需要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我們車間主要做鉚接工作,機器鑽孔前需要測試一下,以前是用鑽頭輕輕在實物上蹭一下,但是這樣會留下一個小小的眼兒,會有一定的風險。後來,我用筆和彈簧做成了彈簧筆安裝到機牀上,找點位的時候,彈簧壓縮,筆就露出來點一個印。萬一錯了,用酒精一擦就沒了。”楊帥說,幾乎每個員工都有這樣的“小發明”,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