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3月19日14:00,天津市教委召開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近年來,河北區在努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未來將在已有的基礎上在建設“學校聯盟”、教師流動和幹部交流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使河北區的教育辦得更好。解決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根本是教育的均衡發展,爲此河北區教育在今後一段時間將採取如下措施,穩妥推進該項工作。
公辦初中學校建立“學校聯盟”
1.管理的共研共享
一是建立校級領導的定期研討例會制度,圍繞學校工作計劃、日常教學管理、教學業務研究、教師培養規劃、考覈評價制度等重要工作開展研討。通過舉辦校長論壇、管理團隊研討、專家講座等方式,開展以辦學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爲主題的專題研討活動。二是開展中層幹部的互動交流。各成員學校至少派出一名中層或後備幹部到其他成員學校進行掛職交流學習。三是積極建立信息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建成“聯盟資源共享庫”,將聯盟內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工作舉措、教學成果在網上展示,使之成爲聯盟內學校領導、教師共同分享交流溝通的資源平臺,努力實現聯盟內學校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2.教師的培養交流
一是建立骨幹教師引領制度。充分整合聯盟內名師資源,建立名師團隊工作室,以骨幹教師的互派蹲點、互動指導學習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聯盟內名師的傳幫帶活動。二是建立科研培訓聯動制度。各聯盟學校要積極開展在科研課題研究和教師校本培訓方面的合作,通過舉辦學術論壇、教學沙龍、教學業務培訓和課題研究等活動,交流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科研方法,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三是開展聯盟學校教師的多向交流。聯盟牽頭學校每學年按一定比例分派教師到普通學校任教,成員學校每學年按一定比例分派教師到牽頭學校或其他成員學校任教。通過教師交流,達到教師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3.教學的合作互助
一是突出課程建設的研究。加強課程體系建設,着力培養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建設能力。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等薄弱課程的建設研究方面下工夫。通過開展課堂觀摩、專題研討、課題研究等活動,深入推進課程實施的研究,着力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二是突出教研活動的開展。建立聯盟內學科教研組,制訂本聯盟教科研總體計劃,紮實開展學科專題教研、集體備課和各類評課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二次以上的專題教研活動。三是突出教學質量的管理。加強聯盟內各學科教學質量管理過程的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聯盟內教學質量的監測和分析,在教學進度把握、教學過程管理、教學質量檢測等方面做到調研共同進行、問題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討、質量共同提高。
4.文化的共建提升
一是加強學校顯性文化的研討。聯盟學校要努力建設富有特色的校園環境文化,積極向上的師生活動文化,以樹立良好的學校外顯形象,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圍。二是強化制度文化的交流。聯盟學校要積極開展專題交流與研討,不斷推進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規範、科學和完善。三是注重精神文化的構建。聯盟學校要不定期開展精神文化構建研討,既要注重從學校自身發展歷史和辦學經驗中汲取營養,又要注重聯盟學校間相互學習與借鑑,培養學校積極健康、富有特色的精神文化。
公辦初中學校教師流動工作實施方案
1.交流範圍
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初中學校在編在崗的教師,凡男50週歲、女45週歲(具有中學高級職稱的50週歲)以下,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6年的,原則上應該交流。特級教師、天津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員,區首席教師、名教師、學科指導名教師不受年齡限制。不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員,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願,也可以參加交流。
每學年交流比例不低於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交流教師總數的20%。
對於已有2所以上學校的工作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均超過3年及以上的教師,或在農村學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經歷的教師;處於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師,或患病並經指定醫院診斷不宜交流的教師,可暫不納入交流範圍。
2.交流時間
交流工作以每學年秋季學期爲起始,交流期限一般爲2-3年。
3.交流辦法與形式
教師流動堅持自願參加和組織安排相結合的原則,可由教師本人向學校提出申請,經組織審覈研究確定,也可由學校根據工作需要研究確定人員。教師流動以學區片爲單位,開展片內學校之間教師的多向交流,確保每個學區內優質初中校的教師按一定比例和需要流動到片內普通初中校任教,切實發揮優質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區域共享機制。主要採取以下形式:第一,指導型交流:是指骨幹教師到學區內其他學校任教服務的交流;第二,培養型交流:是根據學校和教師的發展需求,將有培養潛力的年輕教師派出到其他學校的交流;第三,互動型交流:是指在學區內校際間實行同學段、同學科的對口交流。
公辦初中學校幹部交流工作實施方案
1.進一步加大校長交流輪崗力度
在原有校長交流機制基礎上,全面貫徹落實市教委關於教育均衡發展的最新要求,在做好基層領導班子幹部補充調整工作的同時,以校級幹部交流輪崗爲重點,結合幹部達齡退休、學校建設、佈局調整等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深化校級幹部的輪崗交流,推動優質學校校級幹部到普通學校任職工作,優化普通學校幹部隊伍結構,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推進片內聯盟校中層幹部輪崗交流
局黨委根據學區片內各校整體情況,綜合崗位需求,確認崗位條件,各校採取自願報名與學校推薦相結合的方式提出交流人選,局黨委擇優統籌調配使用。凡男年齡在50歲及以下,女年齡在45歲及以下(具有高級職稱年齡在50歲及以下)中層任職滿3年的幹部,原則上在聯盟校間交流,發揮優質學校中層幹部的最大作用及學校聯盟的互助作用。在條件允許時,可擴展到全系統範圍,統一調配使用。
3.推進優質學校對普通學校“一對一”幫扶工作
局黨委根據學校需求,指定崗位,指定條件,堅持自願與組織安排相結合的原則,優質學校選派優秀幹部到普通學校掛職,將先進管理經驗帶到普通學校,幫助普通學校提升辦學管理水平。普通學校選派幹部到優質學校學習鍛鍊,汲取好經驗、好做法,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