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環保部25日對環評“紅頂中介”下“最後通牒”。25日公佈的《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指出,2016年年底前,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要全部脫鉤或退出環評服務市場。環保部直屬8家機構需今年年底前脫鉤。
部直屬8家機構不得再接新環評
今年3月7日,針對中央巡視組反饋的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承諾:“環保部直屬事業單位的8家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
昨天發佈的《方案》,給出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的具體時間表。脫鉤分“三步走”:第一步,今年12月31日前,環保部直屬單位的8家機構率先脫鉤;第二步,2016年6月30日前,西部省級及中、東部地區各級環保部門所屬的環評機構脫鉤;第三步,2016年12月31日前,西部地區市縣級環評機構脫鉤。另外,2016年底,環保部將向中央巡視組上報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的報告,並將脫鉤完成情況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監督。
《方案》還要求,環保部直屬單位的8家環評機構,自《方案》印發之日起,一律不得再承接新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編制委託。而省級及以下環評機構,自脫鉤時限到期前3個月起停接新環評。
逾期未脫鉤將取消環評資質
爲徹底消除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問題,《方案》明確,由全國環保系統直屬單位全資、控股、參股企業再出資的環評企業,此次也需脫鉤。《方案》指出,此次脫鉤工作完成後,環保系統直屬單位以及直屬單位全資、控股、參股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在任何環評機構參股。
《方案》還明確,脫鉤後,不論是直屬單位還是其下屬企業,不區分有無編制,一律不得作爲環評專職技術人員參與環評工作,也不得在環評機構參股。上述人員,要想繼續從事環評,需從原單位離職,解除勞動關係。
《方案》強調,逾期未與環保系統直屬單位徹底脫鉤的,將取消其建設項目環評資質,全部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技術服務市場。
現狀
省級環境研究院所幾乎都有環評資質
環保部環評司司長程立峯昨天表示,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主要是各級環境科學研究院所。北京青年報記者根據官方數據檢索發現,全國至少有227家各級環境科學研究院所,擁有環評資質。
環保部數據中心記錄在冊的環評機構共有1159家,北青報記者直接按照關鍵詞檢索,各級“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有51家,各級“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有176家,總共227家。此外,還有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設計院、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等各類環保機構,環評機構中事業單位的比例可能更高。
31個省份中,除新疆、陝西、雲南、浙江、四川、江蘇外,其餘25個省份的省級環境研究院所都擁有環評資質。有些省份如福建有2所省級環境類研究院擁有資質,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和福建省環境保護設計院均擁有環評資質。此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也擁有環評資質。
據北青報記者瞭解,陝西、雲南、浙江、四川、江蘇的省級環境研究院所,經過此前的試點改革,已由其全資或控股的公司擁有環評資質。比較例外的如新疆的省級環評機構,是新疆自治區環境保護技術諮詢中心,該中心是新疆環保廳的直屬單位。
縱深
環評機構“脫鉤”改革歷程
有媒體用“最後通牒”形容此次脫鉤,其實,早在2008年,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就曾表示,要讓環評機構與環保部門“完全脫鉤、徹底脫利”,確保環評審批不受利益干擾。
有環保系統人士表示,之所以環評機構脫鉤喊了這麼久,還未完成,就是因爲“水太深”,利益回報率太高,一個項目的回報至少在百萬元以上。
環保部曾試點環評機構脫鉤
2003年出臺頒佈並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不得與負責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審批部門存在任何利益關係。”
“一些環評機構與建設單位間存在不正常的關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不重質量重利益。”潘岳在2008年強調“脫鉤”時表示,利益輸送仍是主要問題。
2010年,環保部試水環評機構改革。當年6月8日印發的《關於開展事業單位環境影響評價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個省區都至少提出一家單位參加試點。
5個月後,環保部印發第一批試點單位名單,有包括中國環科院、環保部環境發展中心、環保部南京環科所、環保部華南環科所在內的18家單位。2012年,環保部公佈包括79家單位的第二批試點名單。其中,江蘇省的試點單位最多,達27家。
2015年曾是脫鉤最後時限
試點單位大多將環評業務剝離出來,成立相應的公司,單位控股。環評師們多有雙重身份,既是事業單位的“幹部”又是環評公司的“職工”。
有環保系統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轉企改制只是因爲環評法的規定,擔心環評“紅頂中介”的問題不一定徹底解決。
2012年9月,時任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全國環保系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上,給出環評機構脫鉤的“最後通牒”,2015年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全部完成脫鉤改制。
中央巡視組助推環評改革
雖然自2010年起至2013年,環保部多次發出通知,並明確不受理新的事業單位申請環評資質,已有事業單位的環評資質在2016年1月1日後不再延期。但“脫鉤”目標並未按時完成。
今年2月9日,中央巡視組向環保部就專項巡視反饋:“環評技術服務市場‘紅頂中介’現象突出,容易產生利益衝突和不當利益輸送。”
上述環保系統人士認爲,中央巡視組巡視爲環評改革點了一把火。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藉着巡視整改將第一把火燒向環評,此次脫鉤方案距離他在全國兩會上的表態僅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