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日前在天和智庫第46期學術沙龍上表示,中國對外開放亟待轉型昇級。要以昇級換代的對外開放新模式,繼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周天勇回顧歷史指出,1978年以前中國的『走出去』,除了向西的絲綢之路以及海商的一些交易以外,並沒有特別主動地開拓市場。鄭和下西洋,也並未得到多少經濟利益,下西洋主要是為了揚國威。
1978年以後,開放主要是引進技術和資本。1997年提出,要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後來又進一步提出要『走出去』。
周天勇認為,這個時期的『走出去』,以勞動力便宜為基礎特征。『技術上,中國不佔優勢,主要是學習、模仿、引進外來的技術;組織形式上,走出去的主要是民營小企業。另外,風險很大,包括市場風險、法律風險以及國家的社會動蕩等風險。企業損失不少,有很多典型的案例。』
他還指出,走出去的投資,很多收入沒有回流國內。比如一些民營企業投了以後,移民到國外,開餐館、超市、加油站賺的錢很多是不回流的,包括一些礦的收入沒有回流國內。可以說,中國整個走出去的戰略不是太明晰。
周天勇說,對外開放已經到了迫切需要轉型昇級的時候。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昇,過去低成本產品出口導向的開放戰略已不可持續。另外,當前我國內需不足、產能過剩,需要內外聯動的走出去。在走出去的同時,帶動國內產業的需求。
『未來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戰略,必須能夠帶動國內的經濟增長。』周天勇指出,中國需要一個新的對外開放戰略。
首先,要技術優勢主導,替代勞動力成本優勢。過去,對外開放主要是實物商品走出去,利用勞動力便宜的優勢,制造出便宜的產品並銷向全世界。以後則要利用高鐵、核電等有競爭力的技術帶動產業走出去。
其次,依靠高素質的勞動力,推動設計、服務、培訓等人力資本走出去。『原來說走出去,可能是國外公司包了一個很大的工程,他是總承包,前期設計等高利潤環節都拿走了,讓我們去建。現在要擺脫這種模式,我們也去總承包。』他說。
此外,要推動設計、投資建設、大型裝備、勞動力等全產業鏈走出去,讓國外工程帶動國內產業的發展,國外建廠帶動國內的裝備業的發展。
還有就是要協同地走出去,貿易、資金、產業相協調地走出去,政府、企業、行會相配合地走出去。要建立一個相互消化、相互循環的市場,不是單一的核電走出去、鐵路走出去,或者單一地建廠。制造業走出去,設計、培訓、金融等服務業也要走出去。
周天勇說,過去我們走出去主要是實物貿易,工業、制造業的比例比較高。但現在國民經濟中服務業的比例在擴大,服務業也要走出去。而當前的情況是,我們服務貿易的水平仍然很低,比如健康服務業,比如教育。『教育質量上不來,大量的人跑出去國外留學,甚至小學生都出去留學。這麼多人出去留學,帶走多少錢、多少消費?教育服務貿易方面的逆差就很大。』
周天勇認為,服務業要走出去,首先要提高競爭力,服務業的管理體制需要改革。要引入民間資本、放寬政府管制,同時要引進一些國外服務業的競爭,提高國內服務業與國際接軌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