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東南亞朋友講“水漲荷花高”,非洲朋友講“獨行快,衆行遠”,歐洲朋友講“一棵樹擋不住寒風”,中國人講“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這些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要摒棄零和遊戲、你輸我贏的舊思維,樹立雙贏、共贏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不僅適用於經濟領域,也適用於政治、安全、文化等廣泛領域;不僅適用於地區國家之間,也適用於同域外國家開展合作。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防範不同經濟體經濟政策變動可能帶來的負面外溢效應,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制,共同應對世界經濟中的風險和挑戰。
中國和東盟國家將攜手建設更爲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致力於2020年建成東亞經濟共同體。我們要積極構建亞洲自由貿易網絡,爭取在2015年完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在推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的同時,我們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協調推進包括亞太經合組織在內的跨區域合作。
我們要積極推動構建地區金融合作體系,探討搭建亞洲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互補共進、協調發展。要加強在貨幣穩定、投融資、信用評級等領域務實合作,推進清邁倡議多邊化機制建設,建設地區金融安全網。要推進建設亞洲能源資源合作機制,保障能源資源安全。
中方倡議加快制定東亞和亞洲互聯互通規劃,促進基礎設施、政策規劃、人員往來全面融合。要加強海上互聯互通建設,推進亞洲海洋合作機制建設,促進海洋經濟、環保、災害管理、漁業等各領域合作,使海洋成爲連接亞洲國家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邁向命運共同體,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當今世界,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更加豐富,時空領域更加寬廣,各種因素更加錯綜複雜。各國人民命運與共、脣齒相依。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我們要摒棄冷戰思維,創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
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說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鑑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爲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中方倡議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加強青少年、民間團體、地方、媒體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庫交流合作網絡,讓亞洲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讓地區發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中國人民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齊心協力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藉此機會,我願重申,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展,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亞太合作發展,政策不會動搖。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2014年,中國經濟實現了7.4%的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了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4.8%,國內消費貢獻度上升,服務業發展加快,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我們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增長率,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現在增長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中國將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紮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維護公平正義,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繼續給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完善國內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同大家一起,共同驅動亞洲發展的列車,不斷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中國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任何動盪和戰爭都不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中華民族歷來愛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爲貴”、“協和萬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等思想。中國近代以後遭遇了100多年的動盪和戰火,中國人民絕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過的悲慘經歷強加給其他國家和民族。縱觀歷史,任何國家試圖通過武力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最終都是要失敗的。中國將毫不動搖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秉持正確義利觀,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爲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始終做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
“遠親不如近鄰。”這是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的一個樸素的生活道理。中國堅持與鄰爲善、以鄰爲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周邊國家。中國已經同8個周邊國家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在商談簽署中國—東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並願同所有周邊國家商籤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爲雙邊關係發展和地區繁榮穩定提供有力保障。
2013年我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分別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本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了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
“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目前,已經有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表達了積極態度。“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的願景與行動文件已經制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啓動,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已經在穩步推進。這些早期收穫向我們展現了“一帶一路”的廣闊前景。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事業是崇高的事業,也是充滿挑戰的事業。前進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期望的成果不會唾手可得。不管征程多麼曲折、多麼漫長,勝利總是屬於那些永不放棄、百折不撓、攜手前行的人們。我相信,只要我們大家認準目標、鍥而不捨,就一定能夠攜手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
最後,預祝年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