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家住本市河北區的市民包紅霞,在月緯路上開了家包子店,一晃5年了。月緯路是一條不起眼的小馬路,非主幹道路,按環衛作業術語講,這是條三級道路,而環衛工人則只負責一二級道路,像月緯路這樣的道路很少有環衛工人“光臨”,過去這裏衛生環境髒得要命,沒人掃,沒人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然而,自從河北區實行了環衛“物業”化,月緯路這樣的道路一下子變得乾淨了,這讓包紅霞感到驚奇:“我家飯館門前乾淨了,沒有垃圾了,垃圾桶也配齊了,環衛人員‘光臨’的也多了,來我們店的顧客也多了。”
像月緯路這樣的變化,已經涵蓋了所有河北區的三四級道路。從今年初開始,本市將河北區作爲試點,試點推行環衛作業市場化,也就是將“掃馬路”這一環衛作業市場化了,即政府花錢買服務,通過開標、評標等法定程序,引進了全國素有“物業掃馬路”之稱的深圳玉禾田環境事業發展公司,政府將錢給這家公司,由這家公司負責河北區的環衛作業。可喜的是,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河北區道路的環境衛生面貌就發生了明顯的改觀,受到了附近居民和單位的讚譽。那麼環衛物業化究竟有什麼好處?能給天津環境衛生帶來什麼變化?河北區的經驗值得全市推廣嗎?記者圍繞着這些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走訪了相關部門。
環衛爲何要推行市場化?
衆所周知,環衛系統由於多年積累的體制機制等問題,存在不少弊端,河北區環衛局也不例外,存在的弊端已經嚴重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所以一定要進行改革,市場化也是必然的選擇。
河北區環衛局存在哪些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的弊端呢?
據河北區環衛局黨委書記王紹玲介紹:
首先,環衛管理體制不順、職責不清。河北區共有29平方公里的面積需要清掃,全區335條道路,就分了好幾家管。由區環衛局管理的爲一二級道路,即主幹道路,包括320萬平方米的掃保、垃圾清運和公廁保潔;三四級道路和居民區分別由街道辦事處管理;另外還有40多萬平方米的快速路路面清掃工作。河北區下屬10個街道辦,由於各街道情況不一,管理沒有統一標準,所以三四級道路的清掃標準不一樣,經常會出現衛生死角,尤其是城郊接合部地帶,因責任不清,致使垃圾遍地、雜草叢生,存在衛生死角、垃圾隨意傾倒現象,這些地區環境衛生堪憂,老百姓很不滿意,也是平時羣衆投訴反映最多的地區。
其次,環衛職責存在交叉、重複問題。環衛局本身職責也不清,一個工種卻由幾個部門同時管。比如垃圾的轉運和收集,就是由掃道所和車隊同時管理。同時管理的弊端很多,這無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環節,而銜接上又出現脫節。比如在垃圾轉運過程中,設備損壞了、垃圾撒落了,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其作業效果差、效率低;又比如清潔費的收取也存在職責交叉問題,掃道所和監察管理隊都進行收費,這就分散了掃道的精力,若工作人員把精力放在收費上,就會使本應有的專業保潔工作受到影響。這樣管幹不分、職責不分,降低了作業效率。
再次,環衛人員老化問題嚴重。雖然多年來環衛系統成就了可貴的環衛精神,但多年來人員隊伍自然更替沒有跟上,河北區環衛局平均年齡接近50歲。
最後,管理機制上有缺陷,存在大鍋飯問題。幹好幹壞一樣,干與不幹一樣,不願到艱苦的崗位上去,一線缺員,二線超員。工作精神弱化,內部缺乏競爭機制。
再有就是設備投入不足。多年來財政緊張,設備老化,區環衛局僅有5部機掃車,只有1部能幹活,且維修費用日益增加。
種種這些,已經嚴重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的發展,羣衆對現有狀況不滿意。
市場化前需做哪些準備?
從全國來看,環衛的市場化是個趨勢。從河北區的區情來看,要想實現環衛的市場化,環衛體制機制的改革是前提。爲此河北區環衛局大膽積極的推進環衛體制機制改革。
爲此河北區環衛局經過多方研究,制定了遵循頂層設計,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繼承發揚與改革創新相結合,保留原有的傳統組織機構;實施總體規劃與分步實施相結合的原則。
針對環衛局目前存在的弊端,進行多項舉措的改革。由市容園林委、環衛局、房管局、各街道等多部門管,改爲區政府統一管理,並收回三四級道路,無一例外,進行管理一體化。
垃圾轉運站由3個環衛管理所管理改爲河北垃圾轉運中心直接管理,避免了職能相互交叉,強化了環衛隊,釐清了各部門職能,職責專一,實現運行專業化。另外,以前轉運垃圾環節過多,二次污染不可避免,爲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河北區撤銷了所有的轉運站,使其改爲垃圾直運,定點定時收運垃圾,提高作業效率。目前商場、酒樓以及大型企事業單位正在實行垃圾直運,共設置了357個垃圾直運點位,有7輛大型對接運輸車。根據市場情況,垃圾直運預計在2015年下半年推廣至全區。
根據河北區街道的具體情況,三四級道路多且窄,街道不好管理,推向市場不宜分家包,需要招標信譽強實力高的大型企業,由單一投入改爲政府企業的雙向投入,達到機掃全覆蓋。引進企業參與環衛工作,引入競爭機制。按照“人人不下崗,工資不降低,體制不改變”的要求,進行人員調整與組合,精簡人員。最終,河北區環衛局18個機構合併成10個機構,實行“定點定編定崗”的管理體制,調配二線人員,充實一線人員,做到崗盡其能、人盡其責。政府監管力度加強,16個小組專門進行考覈,24小時監控路面情況,形成數字化的管理中心,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高效處理情況。
推進市場化該怎樣做?
根據河北區目前的情況,區環衛局決定市場化也要分兩步走,根據環衛作業設備力量,反覆研究論證,決定主要作業還要發揮環衛人員的主力作用。把過去由街道辦事處管理的道路,即環衛力量達不到的三四級道路收回。由於三四級道路路多、路面窄、停車多,髒亂,先把三四級道路推向市場。
首先,確定市場化的範圍。按照重點突破,穩步推進的原則,河北區環衛局將全區所有機掃作業、290萬平方米三四級道路掃保,以及光復道、望海樓地區和全區大型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直運推向市場。同時健全環衛作業市場準入機制。在對環衛作業市場和相關企業進行全面考察、掌握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資質審查和環衛作業市場準入機制,履行公開透明的招投標程序,由企業自主投標,實現公平競爭。進行環衛作業市場化招標項目廉政備案,區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監督,杜絕暗箱操作。還完善了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制定和完善環衛作業質量標準、監督檢查辦法及考覈獎罰細則,在招標文件和合同文本中嚴格規定要求中標企業認真落實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環衛作業檢查考覈辦法。配強環衛作業質量監管力量,組織定期和不定期檢查,每月通報考覈情況,兌現獎懲。籌建環境衛生數字化管理指揮平臺,落實網格化管理,切實加強對環衛作業質量的監管與考覈。建立工作保障機制。設定企業必須退出的情形,對出現違約、虧損、作業質量連續不達標等情況的企業,規定必須無條件退出。制定環衛作業應急預案,建立應急隊伍,加強對企業經營情況的動態監控,對存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解決,保持環衛作業的連續性、穩定性,確保環境衛生管理的正常秩序。
在確定環衛市場準入機制後,河北環衛履行公開透明的招投標程序。經過競爭,結果具有大型企業管理和環衛作業經驗,並已經在全國48個城市承包了掃保作業工作的深圳玉禾田環境事業發展公司成功中標。
專業公司接手環衛工作之後……
自去年11月份中標後,深圳玉禾田公司立即馬不停蹄地進行準備工作,他們首先成立了天津市玉禾田環境發展有限公司。進一步從硬件、軟件上充實公司的實力。據瞭解,目前天津市玉禾田有限公司已經投入1300多萬元,購買了500多輛電動保潔車,更新了2000多個垃圾箱。並在本市及河北省、山東省等地招聘了保潔人員400多人。公司爲全體保潔人員購置了環衛統一服裝。該公司還制定了嚴格的作業要求和質量標準。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天津市玉禾田環境有限公司就完成了“招兵買馬”的準備工作,2015年1月1日,一支嶄新的環衛隊伍上崗了。
爲了穩定保潔員隊伍,天津市玉禾田環境發展有限公司對員工提供了包吃包住的基本保障,關心和掌握作業人員的住宿、飲食等生活狀況,保證其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基本條件,爲員工增上保險。公司貼心地爲每位員工購買熱水壺。爲保證環衛工人在休息時間暖暖身子,在戶外增設了勞動者驛站,有專門人員爲員工送飯到作業地點,增加了員工的午休時間。由於招聘的保潔員大多數是外地員工,春節期間,人們放假閤家歡樂,加之燃放鞭炮,產生的垃圾是平時的數倍。公司總經理楊宏偉介紹說,爲了保證春節期間城市環境衛生的乾淨整潔,公司鼓勵員工春節不回家,對不回家的員工公司每天給予100元的獎勵,同時在員工住宿地,專門準備了部分客房,供員工的家屬來探親居住。
記者來到天津市玉禾田環境發展有限公司,在公司大院內看到,一排排的電動保潔車整齊地停放在院內,院內還建了一排排充電樁,環衛工人作業後將電動車放在充電樁上進行充電,整個大院乾淨整齊。此時收工後的員工們陸續來到集體食堂就餐,來自河北省的員工小段告訴記者:“我春節沒回家,愛人就帶孩子來天津探望我,我們一家三口在天津過了年,食堂每天都有可口的飯菜,愛人和孩子還在天津玩了幾天,我又得了好幾百元的‘獎勵’,同時也省去了春節回家擠車的煩惱。我在這兒幹活挺舒心的。”
楊宏偉告訴記者,公司對機械作業要求非常嚴格,制定了標準、科學、合理的機械作業和調度方案,並且結合機掃沖洗作業,確保作業人員按時到位,制定合理的交接班方案,使作業質量達標。記者看到,公司的作業標準清清楚楚地張貼在牆上:車輛的司機和隨車的工人作業時必須穿戴統一樣式的工作服、工作鞋、反光衣帽,做到着裝整齊。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作業規範,文明駕駛和文明作業,遵守交通規則,避開交通高峯時段作業,車輛限速8至15km/h,並亮警示燈予以警示,夜間作業時要開啓示寬燈,注意躲避車輛、行人和其他障礙物,確保交通安全和車輛設備安全,不影響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道路機掃和保潔應按照區環衛局認可的作業線路、作業時間和作業頻次實施,不能漏掃,也不能偷工或隨意改變作業方案,做到應掃道路路面和道路沿石全覆蓋作業,並嚴格按照放刷、噴水、調整箱體壓力、掃刷盤位置和轉速、清掃的順序進行操作,最好噴霧清掃,避免“幹掃”,儘量不揚塵、不漏土、不積水、不甩綹,掃過的路段沒有果皮紙屑、土綹、膠袋水瓶、樹葉灰土等垃圾遺撒或積存……記者在辰緯路、月緯路等三四級道路上觀察看到,開着電動保潔車的玉禾田的保潔員們嚴格按照公司標準進行一絲不苟的作業,作業後的路面乾淨整潔,看不到一絲垃圾。公司運行幾個月來,按照作業標準開展工作,受到了河北區各界人士的肯定。
“在這樣乾淨的環境中生活,我們感覺很舒服”
記者瞭解到,由區裏統一管理後,管理規範化,監管力度增強,衛生死角少了,行業實力增強了。引進了市場競爭體制後,增設了70部大型設備,政府投入額加大到3800萬元。作業效率提高,監察管理力度加強,企業、社區的垃圾處理費由一個部門統一收取,專人專事目標明確。環衛隊伍結構優化,素質明顯提升,改革後激發了員工的危機感,奉獻意識加強。24小時輪流值班。上崗前參加專業培訓,把執法理念轉變成服務型理念,爲百姓上門服務,單向交流改爲雙向交流。機掃覆蓋面增加,強化了水洗與機掃力度,主幹道路全覆蓋,三四級道路機掃達到80%以上,預計年內將達到100%機掃全覆蓋。環境衛生質量整體提高了。
對於市民來說,居民區和三四級道路大變樣了。家住河北區宜清路振宜裏的市民張月菊女士、馬輝先生告訴記者:“原來我們小區附近都是垃圾,因爲不知道誰管,垃圾越堆越多。從2012年開始,連續3年都沒有人管清理,找了相關部門的人,他們也都說不歸他們管。夏天蒼蠅蚊子多,再加上有難聞的氣味兒,小區居民都不敢開窗戶了。自今年以來,小區垃圾從裏到外都清理乾淨了,每天清掃的次數也增多了,現在我們每天早晨一出門,就能看到身穿環衛制服的保潔員在清掃垃圾,小區內外總是乾乾淨淨的,我們每天的心情格外好!”
望海樓街新大路的商戶錢海龍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每天上下午都有人不定時騎着電三輪車來這裏清理垃圾,家門口的垃圾都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這樣乾淨的環境中生活,我們感覺很舒服,來店裏的顧客也很滿意,很開心。”
環衛市場化將推廣至全市
河北區環衛的試水改革,收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馬路乾淨了,環境整潔了,形象漂亮了,老百姓樂了,區政府樂了,達到了政府和百姓都滿意的效果。他們的這一做法,當地老百姓如何讚美且不說,自然還贏得了市有關部門的認可和表揚。天津市市容環境衛生協會會長蔡毓源認爲,河北區環衛市場化的做法,解決了多年來困擾環衛的弊端,探討出一條緩解環衛招工難的辦法,摸索出一條改善環境衛生面貌的新路,找出一條適合環衛改革的成功途徑。他表示,河北區環衛局的這一做法是天津環衛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環衛改革思路和目標的具體舉措,並且收到了明顯的可喜效果,非常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廣,值得全市各環衛系統學習和借鑑。
河北區環衛市場化改革試點經驗,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重視,本市市容部門多次來這裏調研,表示要將這一做法逐步向全市環衛系統推廣。記者瞭解到,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推廣規劃,還計劃在河北區召開現場推動會,將河北區環衛市場化經驗推廣開來,特別是重點向市內六區推廣。市內六區三四級道路很多,存在着環衛工人“忙不過來”的情況,存在着小馬路的髒亂影響整體環境衛生的弊端。據本市環衛部門介紹,目前市內六區三四級道路就有3000多條,遠遠多於一二級道路,這些小馬路每天沒人掃,那麼大馬路掃得再幹淨也沒用,區域整體環境衛生面貌照樣得不到改觀。所以,從今年起,本市將重點向市內六區推廣河北區環衛市場化經驗和做法,同時其他各區縣按照實際情況實行環衛市場化,讓這一行之有效的經驗遍地開花,今後的津城環境衛生將更加乾淨優美。
環衛改革路不停
下一步:垃圾分類
我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每個人與環境衛生密不可分。環境衛生的管理和作業水平,垃圾的清掃、運輸、處理的水平,代表着一個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從垃圾轉運到垃圾直運,從多年沿襲的大鍋飯體制改爲引入企業進行市場競爭,從行政分片管改爲企業實施“物業化”管理。河北區環衛局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事實證明改革的效果顯著。但是河北區環衛局清醒地認識到,真正做到與現代化城市的管理相匹配,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河北區市容園林委主任張春起表示,河北區根據現有實施情況,下一步將向垃圾分類靠近,目前河北區加強全民垃圾分類意識的推廣和宣傳。
衆所周知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是一項造福子孫後代的民生工程,彰顯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實施垃圾分類處理是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既可以減少垃圾總量、回收可利用資源,又能分類處理,將環境危害降低到最小。投資少,效果好,易於推廣,這是城市垃圾處理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