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降溫”高消費·緩解“治喪難”·規範管理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談破解殯葬難題
每年清明期間,關於殯葬消費高、“治喪難”、市場不夠規範等話題往往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清明節前夕,圍繞如何破解殯葬高消費難題、緩解羣衆“治喪難”、加快殯葬改革、規範殯葬服務管理等問題,記者採訪了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
殯葬高消費:多方面入手促“降溫”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指出,殯葬高消費問題反映出羣衆在支付殯葬服務費用方面存在經濟壓力,這與殯葬領域公共服務水平低、殯葬救助保障政策措施不完善有關,也與殯葬服務市場運作不規範和殯葬服務特殊的精神消費特徵有關。
這位負責人表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此類問題: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逐步建立殯葬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制度,保障羣衆基本殯葬需求;嚴格執行《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管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等殯葬收費政策,落實基本服務政府定價、選擇性服務政府指導價的定價機制,同時聯合價格、工商等部門加強對市場化殯葬收費行爲的監管,規範殯葬服務和收費行爲,維護喪屬自由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加強公益性公墓建設,將爲身故者提供公益生態安葬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範疇,滿足羣衆“逝有所葬”的基本安葬需求;大力宣傳厚養薄葬觀念,引導羣衆自覺抵制大操大辦之風,樹立文明節儉治喪的新風尚。
“治喪難”:積極改善羣衆治喪條件
根據《2014中國民政統計年鑑》,2014年全國死亡人口977萬人,火化遺體446萬具,殯儀館1784個,火化爐5743個,平均下來,每個殯儀館和每臺火化爐全年火化遺體分別爲5476具和1701具,火化任務較爲繁重。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說,近年來,針對殯葬公共服務設施發展滯後、基本殯葬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各地加大了規劃建設力度,一些大中城市分期分批實施了殯儀館新建和改擴建工程,淘汰了一批落後的火化設備,改善了羣衆治喪條件。
據悉,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各地將進一步制定完善殯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爭取納入當地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合理配置殯儀服務、遺體火化和骨灰安葬設施,加快建成規劃佈局合理、服務功能完備、引導改革方向的殯葬公共服務網絡,爲滿足羣衆治喪需求提供基礎保障。
殯葬改革:喪葬方式更加多元生態
據介紹,在推行火葬改革方面,近年來,中西部許多地方根據客觀條件變化,調整擴大了火葬區,加大了宣傳引導力度,提高了羣衆參與殯葬改革的積極性。東中部一些省份火化率持續攀升,有十多個省份連續多年火化率保持在90%以上,有的已達到100%。2014年全國遺體火化率爲45.6%。
同時,喪葬方式更加多元生態,各地普遍推行集中規範安葬,積極推廣骨灰存放、樹葬、花葬、深埋等多種節地生態葬法,加大對節地生態安葬的獎補力度。黑龍江、浙江、安徽、湖北、重慶、寧夏等地部分市縣出臺了對選擇樹葬、花葬、骨灰深埋等節地生態葬式的獎補辦法。北京、天津、遼寧、上海以及廣州、南京、寧波等地實施了骨灰撒海補貼政策。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表示,2013年,中辦、國辦《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下發以來,殯葬改革新理念、新要求得到宣傳強化,黨員幹部以身作則意識增強。許多黨員幹部帶頭從簡安排喪事活動,主動退還禮金。有些領導幹部力排家族阻力,帶頭平毀自家祖墳,節地生態安葬骨灰甚至不保留骨灰。在黨員幹部模範帶動下,各地殯儀館悼念活動舉辦率顯著降低,喪事大操大辦現象明顯減少。
規範殯葬管理:加快修訂《殯葬管理條例》
中辦、國辦《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提出,加快修訂《殯葬管理條例》,健全基本殯葬服務保障、殯葬服務市場監管、喪事活動管理執法等方面的制度。
民政部社會事務司負責人表示,目前,《殯葬管理條例》修訂工作已被納入重點立法項目,正在積極推進,爭取對一些殯葬重點、難點、焦點問題達成相對統一的意見,推動新條例儘快出臺。同時,各地也在加快推進地方性殯葬法規創制,積極開展殯葬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的制度探索和創新,不斷規範殯葬服務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