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清明小長假,本市如期迎來祭掃高峯。單日祭掃人數都超過了30萬人次,3天假期累計將達到100萬人次。爲了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本市各級民政部門加大引導力度,大力推進以“文明祭掃、生態安葬”爲主題的清明服務,人們也越來越接受“綠色”“文明”的新時代殯葬理念。
昨天,又有102位逝者的骨灰落葬在某公墓“全免費生態環保安葬區”。目前本市已經有近3000位逝者的骨灰以這種環保方式“入土爲安”。今年清明期間,報名這種生態環保葬的家庭迅速增加,特別是一些家庭考慮到原來爲逝者購買的公墓已經臨近20年使用週期,爲了更加節約土地資源,選擇用這樣的方式重新安葬。因此,生態葬在原計劃基礎上又增加了場次和每場的數量。
在另一處公墓裏,54個家庭植下了春天裏的一片新綠,他們爲91具親人的骨灰舉行植樹安葬。該處正門兩側開闢了6000平方米的植樹區,植樹品種多,包括銀杏、紫葉李、元寶楓、榆葉梅、海棠、蜀柏等名貴品種。
131名市民昨天參加了隆重的“海上掃墓”,他們在天津塘沽渤海灣撒落花瓣,寄託對逝者的哀思。本市自1990年至今已成功舉辦200餘次骨灰撒海活動,撒放骨灰1.3萬具,直接參與的家屬2萬餘人。今年清明期間,從3月21日至4月4日,,共舉辦了5場骨灰撒海儀式。
據瞭解,今年“都市文明、集體共祭”活動增加了舉辦場次並推出循環場,參與的市民也不斷增多。爲了倡導祭掃新方式,民政部門還嘗試將集體共祭活動推廣到社區、高校。爲了加大市民文明祭掃引導力度,市第一、第二殯儀館分別設置了文明祭奠區,凡不燒紙、不放炮的市民可以免費使用,此舉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歡迎。同時,市第一、第二殯儀館還設置了天堂寄語、時空郵箱等文明祭掃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