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4月1日起,一則關於尋找天津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卞紹臣的尋人啟事在各大網站傳播。甚至在微博上,他的朋友還專門搭建了名為『卞紹臣回家』的專題。
7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從卞紹臣父親處獲悉,在失聯六天之後,正欲前往四川涼山州支教的卞紹臣,已於6日晚在成都火車站被找到。
目前,他已被帶回天津老家休息。和網上流傳的不打一聲招呼便消失的版本有所差異的是:卞父告訴記者,兒子通過快遞信件的方式,向各位親朋好友交代了行蹤。只是快遞寄到家時比較慢,讓家人誤以為他『失蹤』了。
愚人節出走:
博士缺席入職體檢買成都車票後離家
7日晚,卞紹臣的父親回憶,4月1日上午7時許,卞紹臣將妻子送去上班後便開車返回了住處,4個小時後他孤身離開。根據監控錄像顯示,11時13分,卞衣著整齊戴著白色口罩,身背雙肩包,右手拎著一件藍色提包。家人在此後發現,隨同他不見了的還有其手提電腦和數件換洗衣服。
事實上,在今年3月23日,卞紹臣通過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面試。學醫多年後,他即將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並等待著自己的孩子降臨。4月2日,本應參加入職體檢的他,以本人身份證購買了一張4月1日從天津出發前往成都的火車票。
卞紹臣的意外行為,令家人不解。據卞父介紹,卞紹臣為天津本地人,是家中獨子,正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讀博。曾與他一同在醫院值班的一位同事說,卞紹臣學業優秀,為人不錯、挺實在的,身體也沒看出異常。在父親眼中,他不抽煙、不喝酒,略內向,很顧家,跟同事、同學都合得來。
卞紹臣和妻子是高中同學,感情一直很好,最近也沒聽說雙方鬧過矛盾,平時夫妻倆在外單住。3月30日,全家一同掃墓後相聚吃飯,席間還『高高興興的』。卞的父親說,自己想不出已完成博士論文、也沒有經濟壓力、工作順利的兒子會有什麼壓力。
關機變失聯:
家人同事同學都在找微博微信媒體都在轉
卞紹臣的父親告訴記者,警方通過技偵手段發現,在4月2日上午,卞紹臣的手機信號還在天津。家人曾在4月2日上午6時許打通了他兩部手機中的一部,但無人接聽;發送的短信也無人回復。大約10時30分,這部手機處於關機狀態。隨後,兩部手機都處於關機狀態。
失聯數天後,卞紹臣的大學同學、他所在醫院的同事已在微博上為他建了『卞紹臣回家』的主題,並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不斷轉發,希望媒體能傳播他的消息,從而盡快找到他。盡管無法確定他的去向,家人還是希望成都的熱心人能幫著找尋其行蹤。
『希望他只是出去散散心,不管怎樣,人沒事就好。』他的一位同事對記者說。在卞紹臣同學發布的一張照片上,他張開雙臂,笑得很燦爛。
卞紹臣:『要去涼山支教想獨自去磨煉』
7日上午,當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聯系上卞紹臣的父親時,老人一掃當初的滿腔愁緒,變得開朗了很多。『謝謝您的關心,卞紹臣已經找到了。』卞父告訴記者,通過警方幫助,6日,他們再次追蹤到了卞紹臣實名購買火車票的記錄。記錄顯示,他當時就身在成都,正欲前往涼山州。
當晚,卞父購買了一張火車票就趕到了成都。在成都火車站,見到了正在候車的卞紹臣——已經失聯了六天的兒子。看到千裡之外的老父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卞紹臣很吃驚:『您怎麼來了?』
卞父說,兒子告訴他,自己要去涼山州支教,想獨自去一個艱苦的地方磨煉一下。當天晚上,在父親勸說下,卞紹臣和父親一起乘坐飛機返回了天津。至於為何六天不和家人聯系?『我收到了他快遞來的信件,其他朋友也都收到了。』卞父說,兒子想通過這種方式交代自己的行程,只是收到快遞時晚了點,以至於大家都很擔心他。
目前,卞紹臣正在天津的家中休養。只是狀態並不太好,『他不太願意跟任何人講話,包括自己的導師。』網友短評
是有理想還是短暫逃避?
網友『俗世任平生』:有過這種感覺,活了多年,纔發現身邊生活無味,一衝動想擺脫。兄弟,我理解你。
網友『橘皮哥哥』:男人有理想是好的,但是不是先打理好自己的小家會更好一些?鏈接
失聯與獨自外出只差一個『報備』
去年,學生失聯事件頻發引發了公眾的關注與恐慌。有媒體經整理發現,在已有尋找結果的17起學生失聯事件中,有4人遇害,15人已被找到,大部分失聯者為女性。而在失聯原因中,有9起屬於自行外出走失,約佔失聯總數的53%,這一數字說明了多一半學生系『自行失聯』。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宏偉分析稱,社會發展節奏變快,學校、組織、社區、家庭對學生心理發展狀態和思想動態缺少足夠的關注是學生普遍焦慮、不願溝通、喜歡獨處的重要原因。每次長假,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出行計劃,『說走就走的旅行』已成為熱門話題,該話題下78%的人對『說走就走,義無反顧,追隨初心』表示了支持。很多網友向往獨自旅行:『不受羈絆,沒有約束,有一天,背上行囊,帶上自己,有多遠,走多遠。』
對此,警方提醒,『不建議女生獨自一人去陌生地方背包旅行,一定要去的話最好結伴,去之前一定要告知家人實際去向並保持聯系,前往人員稀少地區必要時可以向警方報備』。當然,和家人及時『報備』行程同樣重要,以免引起家人不必要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