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一條名為『新疆一工地現「火山口」』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所謂『火山口』根本與火山沒有關系,而是長達五十年以上的地下煤層自燃形成的塌陷,最終形成煤田火災,造就了所謂的『火山口』。
記者趕到位於烏魯木齊縣薩爾達?鄉大泉村的石火山現場的時候,煤層自燃區域已經被當地煤炭管理部門設置警示標牌,並把危險區域封鎖起來。但是,仍不斷有聞訊而來的周圍居民前來觀看煤層自燃的火坑,這其中還包括不少在山下購買商品房的房客。
在距離石火山『火山口』不到500米的山腳下,一連片新開發的商品樓盤正在施工,其中部分樓盤已有房客入住。因長時間地下煤炭的自燃,在石火山大約3公裡范圍內,形成了3個煤層自燃帶,且每個煤層自然帶旁都有多個太陽能溫度探測器,其中部分白色的探測器杆已被洞口湧出的熱氣烤黃。
51歲的劉春旺是石火山山腳住宅小區的一名商販。他說,以前來山上的人並不多,可是這幾天很多買房的人都專門來到石火山查看煤層自燃情況。『冬天的時候經常看到山上冒著青煙,但一直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幾天消防人員也來過,但也無法滅火。』
記者隨著劉春旺在一『火山口』環顧,洞口直徑約有1.5米,在持續高溫下附近的石塊和土壤變成了白色或紅色。順著洞口向下看,全是通透的紅色,最深處還散發著金色的光芒。在離洞口1米的范圍內,已經熱浪襲人,讓人無法睜開眼睛。特別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這股熱浪猶如猛獸一般一擁而上。
新疆煤田滅火工程局煤火監測和滅火技術中心主任陳龍說,洞口和火山沒有關系。該洞口屬於地下煤層自燃形成的塌陷,已經形成煤田火災。
『我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注意到這裡的煤層燃燒情況。』新疆煤田滅火工程局項目管理處處長曹建文說,當時大約有方圓300米的煤層在燃燒,後來又去了兩次,燃燒面積越來越大,造成現在有數公裡的燃煤帶。
新疆煤炭資源豐富,預測儲量達2.19萬億噸,佔全國煤炭資源預測儲量的40%,開發潛力巨大。但因淺層煤田自燃和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小煤窯亂采亂掘導致煤田失火,新疆也是煤田火災最嚴重的地區。
曹建文說,煤田滅火可采用岩體剝離、打鑽、注水、注漿和黃土覆蓋等方法,每一種方法都耗資多、費時長,因此開展煤田滅火,需當地煤炭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再由自治區煤炭管理部門把情況轉至該局,再向上級單位申報煤田滅火資金。而且滅火過程需到現場實地勘察,制訂工作計劃、設計方案、落實資金等,再通過灌水、注漿等手段進行滅火。
從2007年起,新疆煤田滅火工程局對新疆南部的主要煤炭產業基地拜城庫爾阿肯和輪臺陽霞礦區開始采用剝離平整、打鑽、注水、注漿和黃土覆蓋等方法滅火,最終歷時4年多纔將地火撲滅。
從2000年至2015年,新疆煤田滅火工程局都在按照前期規劃開展滅火任務,而石火山片區並沒有納入到這個規劃當中,所以石火山煤層自燃情況一直也沒有得到有效處置,只能通過設立無線監測設備開展研究,對溫度較高地區進行監測預防。
盡管新疆已是國家撥付滅火資金最多的省區之一,但是區內煤層自燃現象還在不斷增多。對此,曹建文解釋道,新疆地下煤層有著埋藏淺、燃點低的共性,開采價值不高,受氣候乾燥的影響,露出地表的煤層極易發生自燃現象。
目前,在烏魯木齊周邊,煤層自燃區包括昌吉硫磺溝、米東區鐵廠溝、薩爾達?鄉大泉村以及南山松樹頭片區。『松樹頭片區以前已經滅掉了,但有人偷挖盜采後,又出現燃煤。』曹建文說,目前烏魯木齊周邊除硫磺溝煤層自燃區已撲滅外,其他區域的滅火工作還未開展。
如今,新疆境內在燃煤田火區還有47個。有不少環保人士質疑道,與其花費大筆資金用於滅火,為什麼不想辦法把這些自燃煤層的熱能利用起來?曹建文說,以目前的技術而言,還無法實現火區熱能利用的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滅火還是解決煤層自燃問題的唯一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