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當前,應屆畢業生求職進入“金三銀四”的衝刺期。上週,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等多所高校相繼舉行專場招聘會,高校畢業生求職形勢十分火爆。截至目前,本市2015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以“90後”爲絕對主力的新一代大學生求職呈現哪些新特點?記者日前走訪本市多所高校梳理後發現,在就業整體趨勢變化不大的背景下,就業學生不急學校急、考公務員熱降溫、在校生創業等新現象引人關注;學生眼高手低、民營小微企業招人難等問題依舊十分突出。
整體形勢
和往年持平無明顯波動
2015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爲749萬,較去年增加22萬,再創歷史新高。相比前兩年“史上最難就業季”,2015年全國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本市多所高校就業負責人則表示,天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往年一致,並無明顯波動。
從招聘信息量來看,南開大學整體就業形勢甚至有“升溫”趨勢。該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胡軍介紹,今年畢業生總數6200人,除去出國、升學等人羣,就業羣體約5000人,其中以研究生爲主力軍。3月中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相比去年,該校舉辦的專場招聘會增加了30%;學校發佈的就業信息增加9.5%;爲助力畢業生更好就業,校方舉辦的雙選會場次也增加了25%。有趣的是,胡軍說,學校“賣力”推薦就業機會,本校學生參與熱情反倒不高,招聘會經常出現外校學生成爲求職主力的現象。
天津工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韓旭彤告訴記者,該校目前就業情況相比往年基本一致,並沒有出現波動。不過從企業進校招聘情況來看,今年來工大招聘的製造業企業有所減少,新興產業、第三產業的崗位有所增加,這也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大趨勢相吻合。
談及目前的學生簽約情況,天津科技大學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丁踐說,目前仍是學生求職高峯期,大多數手拿offer的學生已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但並沒有正式簽訂三方協議,仍打算在最後一波企業招聘高峯中尋找更好機會,所以,最後一個月會迎來學生簽約高峯。
最意外
學生不急 工作要體面最好離家近
採訪中,南開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就業負責人均提到,從事學生就業工作最大的感受不是就業難,而是“學生不急學校急”。韓旭彤說,學校組織招聘會,接洽更多企業,希望學生早日落實就業去處,但部分學生對就業的態度卻是“不上心”。
負責就業工作的一些老師說,有學生提出自己上了十幾年學感覺很累,終於大學畢業了,先不打算找工作,出去旅遊一圈放鬆後再說。
胡軍認爲,隨着社會發展經濟條件改善,學生們找工作“不管錢多少離家要近”的想法更強烈。韓旭彤也認爲,除了“90後”羣體更看重體面就業外,當前畢業兩年內還算應屆生的政策,讓學生找工作時間上相對更從容,也是造成就業“學生不急”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搶手
IT人才 崗位數“超標”需求度“爆表”
機械、電子等工科專業畢業生就業機會相比人文社科類專業要多,這一現象依舊明顯。同時,由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人們眼中新興事物的帶動作用,讓IT人才再度搶手。上週六天津市大學軟件學院舉辦2015年春季全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人才專場校園大型招聘會,參會企業176家,提供崗位7000餘個,每家企業都想招走二三十人才算滿意,最終5500餘人參加招聘會。崗位數超過求職人數,行業人才需求度可見一斑。
在南開大學,大部分程序員在上學時就已被“搶購”。計算機控制與工程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研究生就業落實率已接近百分之百,無論男女生都很搶手;本科生就業落實率也在90%左右。
最神氣
在校創業 自己當老闆現場招同窗
和前幾年相比,這兩年本市大學生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在校生創業帶動就業案例也不再鮮見,成爲“90後”畢業生就業市場新亮點。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大四學生林標祥去年決定設計一款能爲在校大學生提供有保障兼職平臺的APP,和學長張磊一拍即合,之後推出了“同窗兼職”APP,成立公司並順利獲得風投。這名1992年出生的大四學生,在別人找工作時,已經擔任公司CEO並管理着30多名員工,其中7名員工就是和他一樣的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
林標祥並不是個例,同樣今年即將畢業的天津師範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範錦偉,在去年創立天津師中師教育,作爲天津師大的大四學生,前不久的學校招聘會上,他同樣以企業負責人的身份,到場招聘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他甚至給自己的一些員工開出了超過萬元的月薪。
韓旭彤提到,目前天津工大校內創業園入駐有20多家企業,全部爲在校生創業項目。如林標祥本身就是該校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帶動創業的一個典型案例。
最應景
國考降溫 競爭壓力大降幅約一成
近期智聯招聘發佈的《2015春季人才流動分析報告》顯示,公務員辭職同比去年上漲的消息引發關注。和社會現狀類似的是,今年本市高校畢業生考公務員熱現象有所降溫。
上週多場招聘會上,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十名求職學生,問及是否準備考公務員,大部分學生表示沒有打算。石家莊鐵道大學的謝碩家在本市津南區,他認爲:“競爭壓力太大,自己和身邊考慮的同學不多。”同時從本市多所高校採訪瞭解到,學校沒有統計過學生報考公務員的情況。不過多人提到,和往年相比,今年到學校相關部門開具政審表的學生降幅約一成。
最可惜
小微“受傷”寧可沒工作也不願“低就”
“90後”畢業生多元的擇業觀,讓學校“着急”的同時,也讓民營小微企業很“受傷”。今年“第七屆天津市民營企業招聘會”上,當着企業的面,不少學生直接喊出“小企業肯定不去”。
學生“心氣高”的同時,部分家長的溺愛也在擡高畢業生就業門檻。天津市唯壹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招聘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一個令他哭笑不得的經歷,他們企業實習月薪3500元,這在行業中應該算是很高的。一次招聘會上,陪着學生參加招聘會的家長很不高興地說:“我兒子專業知識很過硬,一個月最少6000塊,3500塊太少了,還不如回家養着。”實際上,該學生專業能力根本不行。
就業特點
“90後”求職觀念多元化
在整體就業形勢穩定的情況下,以“90後”爲主力軍的畢業生,就業方面也有着鮮明的特點,求職觀念更爲多元化。
專家建議
就業早動手實習很重要
針對當前“90後”大學生就業新現象,南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胡軍提醒所有在校生,找工作要有一個合理準確的定位,不要盲目設定過高的目標給自己就業製造高門檻。同時,就業準備工作不要等到大四纔開始,企業非常看重學生實習經歷,因此及早入手、多積累對於就業非常有益。此外,適當地參加一些學校、社會的就業培訓,提升求職技巧,也是有必要的。
面對當前更爲多元的大學生就業局面,有專家指出,國家層面有必要改進就業率的統計方式。“90後”畢業生有業不就,或者開網店、工作室等個性創業方式,校方往往無法將他們納入就業統計口徑,這也是造成當前就業出現“學生不急學校急”的一個原因。就業率的數字無法真實反映學生就業情況,也會導致數據糟糕現實情況不糟糕的現象。另外,學校自己統計就業率,有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嫌疑,無法使就業率絕對“保真”。因此,未來可以引入第三方統計,譬如將就業統計工作交給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