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 靜海縣行政審批局自去年12月26日掛牌成立至今,已經有3個多月了,其運行效果如何?辦件人有什麼感受?帶着這些問題,日前,記者走進縣行政審批局,探訪3個多月來這裏發生的變化。
走進服務大廳,記者看到,辦事窗口一字排開,如同進入一個繁忙的政務超市。在這裏,辦件人體驗着“車間式流水線”審批服務,感受着窗口人員親人般的問候,讓人賓至如歸,暖意融融;在這裏,人們不再奔波往返辦理各種繁雜的審批手續,“一顆印章管審批”,讓企業能夠騰出更多精力,輕裝上陣;在這裏,“一份清單管邊界”,辦件人有事就辦,高效便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釋放的紅利讓人連連點贊。
小窗口搭起大舞臺
哪裏有改革,哪裏就有生機,哪裏有創新,哪裏就有活力。早在2008年,靜海縣委、縣政府就在全縣推行了以行政審批職能歸併和“兩集中、兩到位”爲主要內容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縣42個職能部門308項行政審批事項統一進駐集中辦理,搭建起行政審批、要素配置、社會服務、行政效能監察四大平臺,實現了“一站式”、“一條龍”現場審批服務。通過多次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調整、合併,不斷減少審批要件,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審批效率平均每年提速20%。
“沒想到這麼快就辦完了,真是太方便了!”前不久,天津盛津閩商貿有限公司的劉女士爲她所在公司辦理機構代碼證,在指示牌的引導下,她順利找到了辦理窗口,提供相關材料後,等待了一分鐘左右就領到了機構代碼證。“按照以往經驗,辦個證往往需要半天時間,而現在剛坐下這證就拿到手了!”窗口服務的高效讓劉女士直呼不敢想象。
和劉女士有相同感受的辦件人不在少數。隨着改革的深入,特別是“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在靜海正式實施以來,縣行政審批局明確“一口受理、信息共享、同步審批、一窗發證”的審批模式,進一步減少審批層級和環節,縮短辦結時限,實現企業設立聯合審批一天“一證一章”,贏得了辦件人的肯定和讚許。
把服務視爲生命,用一流的服務拉近政府和企業、羣衆的關係,在靜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服務永遠是被加重的法碼。在縣行政審批局每個窗口,人們聽到的是一聲聲熱情的問候,看到的是一張張微笑的面龐。小小的窗口,一個微笑把距離拉近,一種真誠把難題化解,一份付出把心連在一起。近年來,縣行政審批局在服務上狠下苦功,全面落實標準化審批、規範化服務,用心辦好每一件審批,做好每一項服務。建立了重點項目服務辦公室,幾年來,共深入重點企業開展送審批服務400次,解決各種難題800多個;對列入市、縣級重大項目開通“綠色通道”,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樓宇經濟協調服務窗口,實行專人領辦,全程服務;實行24小時開門服務,建立首席代表聯繫卡,項目單位有需求,能夠及時聯繫,隨來隨辦;在全縣18個鄉鎮和重點園區設置72名幫辦員,爲企業和羣衆提供現場諮詢以及無償領辦代辦服務;建立鄉鎮園區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項目信息聯絡員會議,及時掌握各鄉鎮、園區項目進展動態和審批需求,爲各類項目提供針對性、全方位的審批服務,促進項目早開工,早建設。
改革創新激發活力
2014年,爲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實現“一顆印章管審批”的部署要求,靜海縣於12月26日掛牌成立縣行政審批局,全縣所有行政審批職責和部分行政職權事項統一劃轉進來,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公共資源交易、建設項目配套服務、中介服務、8890社會服務、行政效能監察六大服務平臺。
建立行政審批局是縣委、縣政府貫徹中央、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學習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成功經驗,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創新之舉。縣行政審批局的建立,催生了行政管理新模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審、管分離”,徹底改變了過去政府職能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重審批輕管理、重審批輕服務,以審代管的現象,促使各職能部門轉變工作方式,從“管理者”轉變爲“服務者”,實現了政府角色的大轉變。同時,行政審批權集中到審批局後,按照專業化審批的要求,將工作重心前移至窗口,精簡項目,簡化流程,減少環節,推行網上審批與實體大廳審批相結合的審批模式,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羣衆,促進了權力運行的陽光透明。在面貌一新的縣行政審批局服務大廳,改變了以往按部門設置窗口的方式,實行一窗接件、一窗出件的開放式辦公格局,配置了LED顯示系統、叫號機、海報機、無死角視頻監控系統等先進的辦公設備,更加體現出透明、公開、公正的辦事原則。
盛唐國際物流項目負責人張先生接過該局投資項目科工作人員手中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時激動地說,“真是太感謝了!你們真是雨中送傘、雪中送炭呀……”對於極爲重視時間的企業來說,以前辦理施工許可證,要跑上好幾個部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縣行政審批局成立後,企業投資項目從覈准備案到環評、能評,再到辦理民用建築防空地下室許可等等,只需在科室內部流轉,大大節省了審批時間,提高了審批效率,爲企業爭取了寶貴的建設時間。
爲保障新成立的縣行政審批局高效運轉,讓辦件人放心滿意,該局充分發揮新的體制機制優勢,建立審批和監管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機制,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實行“一對一”保姆式服務。實行企業設立、項目審批幫辦制度,讓企業和羣衆在辦件過程中感受到熱情周到的貼心服務,真正做到批得了、批得好。
“我們不斷創新行政審批方式,對企業設立實行‘單一窗口’辦事、‘先照後證’、一天完成‘一證一章’,投資項目實行一體化審批,審批過程內部流轉,備案項目審批時間、覈准項目審批時間已壓縮到目前最短時限。”該局從事窗口服務的一位工作人員對改革的成效感觸頗深。
靠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風
古語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圍繞建設科學管理、規範高效的服務環境,縣行政審批局在原有22項管理制度基礎上,又反覆修改完善,形成了36項制度規範,細化了44條建設標準,從“一審一核”、一次性告知到行政問責,從文明用語、服裝儀表到電腦座椅擺放位置,大到政務公開,小到配備便民用品,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的管理規範和工作標準,使每名工作人員都知道幹什麼,怎麼幹,幹到什麼標準,服務質量和審批效率顯著提高。縣委、縣政府將該局標準化管理的經驗做法在全縣推廣,市審批辦也充分肯定並在全市推行。
爲確保標準化管理落實到位,縣行政審批局充分利用電子監察系統對審批服務工作進行實時監控、預警糾錯,對各科室、各進駐部門和從事審批業務的工作人員進行考覈,對達不到標準或存在問題的工作人員追究問責。積極開展“實施一流管理、追求一流服務、造就一流隊伍、建設一流環境”創先爭優活動,注重加強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經常開展崗位練兵和業務比武活動,每年都組織評選“紅旗窗口”、“服務標兵”和“共產黨員模範崗”,有效激發了窗口改進服務的正能量,營造了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勇爭一流的濃厚氛圍。至今,縣行政審批局已連續八年以優異成績在全市各區縣“雙百”績效綜合考覈評比中位居前列,贏得了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縣行政審批局運行剛剛3個多月,還是個新生事物,需要我們不懈探索,以銳意改革的精神不斷完善創新。今後,我們要按照‘一張清單管邊界’的要求,嚴格落實好這份責任清單;要加快再造審批流程,保障依法合規,實現一條流程管效率;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紮緊制度的籠子,做到靠制度管人管事管作風,真正做到審批服務讓人民羣衆滿意。”縣行政審批局負責同志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