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纔仁巴毛含著淚水,仔細看著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裡展示的照片,該紀念館離玉樹巴塘機場不到20公裡,裡面陳列著玉樹地震受災最嚴重地區的照片,還置有414盞酥油燈和玉樹禪古寺活佛開過光的瑪尼石,為玉樹地震中的逝者祈福。
『玉樹地震受災總面積3.58萬平方公裡,重災區面積達4000平方公裡,受災人口24.6萬,2698人遇難,失蹤270人,傷者無數,直接經濟損失達228億元。』冰冷的數字講述著5年前的那場劫難帶給三江源頭民眾的傷痛。
纔仁巴毛的家在玉樹市,是當時地震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地震發生時,她還是玉樹州民族中學高二的學生,地震後不久,學校的所有學生被轉移到了四川省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級中學。
『從無助到陣痛,從看到希望再到從地震中積蓄力量,5年,地震給了我太多。』纔仁巴毛說。
纔仁巴毛說,如今富有特色的藏式民居取代了地震初期的活動板房,原先連操場都沒有的學校有了專業的塑膠跑道,熱鬧的城區不僅有了博物館,還修建了玉樹市的地標建築——格薩爾廣場。『行走家鄉,感覺玉樹真有了大城市的模樣。』纔仁巴毛說。
玉樹佛教協會副會長元旦西然說,5年來,政府共投資10多億元對玉樹90多座藏傳佛教寺院進行修繕與保護,僧捨得到修繕、寺院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僧人們又可以安心學法、祈福眾生。
『在感恩中學會奮進,在悲傷中學會前行。』這是每一個玉樹人心底的聲音。
在玉樹禪古新村,我們遇到了一位堅強的母親,她叫索南措毛,44歲。
2010年玉樹地震,索南措毛的龍鳳胎兒女在地震中遇難,她的丈夫被她和鄰居徒手挖了出來,這位善良的藏族母親久久不能從失去孩子的悲痛中釋懷,她曾有了輕生的念頭,最終,在她准備跳河自盡的那一刻,被在禪古寺當僧人的大兒子拉了回來。
『我經常會在佛前祈禱,把我的孩子還給我,這樣對我不公平,孩子是我的生命啊!』索南措毛說。2012年5月12日,她的一對龍鳳胎兒女在玉樹八一醫院降生,兒子叫伊西達哇,女兒叫尕瑪文毛。
玉樹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局副局長紮西永吉說,地震後,玉樹確定的再生育家庭有79個,目前已生育65個孩子。
城市的發展見證了這座江源小鎮的變化,如今站在海拔近4000米的當代山山頂觀景臺,可以鳥矙玉樹新城之貌,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由兩面的山坡向谷地蔓延開來,四縱十六橫的馬路上車流川流不息。
6車道的結古大道是玉樹的『長安街』,問起住建局工作人員玉珍,震前玉樹最寬的街道是幾車道?她撓著頭說:『那時,連雙黃線都沒有呢!』
震後五年,援建項目仍在繼續。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青海玉樹指揮部指揮長李軍會說,玉樹超前發展20年,5年來,他們致力於玉樹道路、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現在他們每年都選派熱力、排水、公交、路橋等6類專家來玉樹指導,目前累計抽調市政管理骨乾近200人次到北京進行技能培訓。
玉樹八一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陶雲明是來自北京的援建乾部,他說,玉樹的硬件基本很到位了,但接下來面對的是如何培養人以及如何面對現代理念的衝擊。
災後重建讓當地人住上了新房,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有些東西永遠改變不了,也不能忘卻。
玉樹州懷德福利院的公保多丁是個失去父親的孩子,他一直想用畫筆記錄下地震帶給他的傷痛,前不久,公保多丁帶著自己的書畫作品,來到了聯合國,向世界展示玉樹的不同『色彩』。
『我的畫裡有明亮,也有黑暗,書畫作品裡,板房裡的孩子就包括我,現在一想到那些在地震中遇難、被棉被包裹的遺體,我的心就像針紮一樣。』公保多丁說。
地震時,公保多丁11歲,母親梅朵和福利院院長白日代勒是他最感謝的人。
不能忘卻傷痛的,還有索南措毛,是地震後新生的孩子讓這個大齡生育媽媽有了活下去的勇氣,但已故的兩個孩子還時常出現在她的夢裡。
震後五年,災難的元素漸漸淡去,帶著祈願與美好生活的向往,玉樹人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