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走進北辰區前堡村的智能溫室,一座座半人多高、水泥砌築的火龍果支架是格外顯眼,每座架子下方,都有四棵已經定植好的火龍果秧苗。村民們正滿頭大汗揮舞着鋤頭鬆土保墒,技術員張長河也忙着調試溫室裏的農業物聯網控制設備,這是火龍果在北方實現四季生長的關鍵。大棚能根據溫溼度變化自動通風、自動捲簾,在冬季氣溫過低時,還有太陽能集熱系統來自動提升溫度。張長河說:“凡是能上網的地方都可以操控大棚,手機也能控制,最主要的是全年最低溫度能保證在十五度以上,火龍果開花結果都能正常。”
前堡村現有幾百畝陸地果樹,可受季節限制,果樹採摘期每年只有三個月左右。火龍果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水果,雖然市場暢銷,可本地到底適不適合種植?前堡村黨支部書記安志剛說:“火龍果在北方管理技術不是太難,而且一年種上能產生十五年的效益。市場的前景我們也考察過,在超市裏火龍果的價格並不是多高,主要因爲南方熱帶水果都是半生不熟運過來的,到咱這也就七八成熟,糖度、養分各個商品價值都不行了,但咱可以通過旅遊搞採摘,這叫熟收,價格能翻幾倍甚至十幾倍。”
去年年底,村裏流轉了部分土地,以合作社爲龍頭高標準建起了十幾座物聯網智能溫室,今年開春,又請來農業專家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並從臺灣引進了八百棵火龍果秧苗,村民自願加入合作社,辛苦忙碌盼增收。安志剛說:“結合咱前堡村旅遊業,合作社先集股發展起來,然後對老百姓敞口,隨時加入進來都行,土地我們一千五一畝收過來,你不種地了,一畝地有一千五的收入,再上咱們合作社管理大棚,又掙到一份工資,使老百姓達到雙層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