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讀者吳先生:隨着家中老人年歲越來越高,我感覺和他們溝通起來越來越費勁。他們的一些做法和說法,有時讓我感覺無法理解。而我所做的一些事,明明爲了他們好,但卻得不到認可。如何才能和家中上了年紀的老人更好地溝通?
“有事您言語”專欄記者:市社科院社會學所專家王小波介紹,子女想和年長的父母更好地溝通,就要多些耐心,講究點交流技巧,並注意溝通細節。
隨着年齡增長,一些老人適應社會的能力會逐步減弱,最後完全退縮到家庭範圍內。一些老人存在一個心理擔憂,害怕自己被社會拋棄。爲了證明自己“寶刀未老”,許多老人喜歡向子女發號施令或頻頻提及年輕時候的“壯舉”,以此來自我暗示“我還行”。遇此情況,子女們要多些耐心,最好帶着恭敬的態度,認真聽老人敘說。如果老人發表的言論或指令不正確,最好也不要當場反駁,不妨在事後找個合適的時機與老人慢慢溝通。
一些老人隨着年齡增長,會成爲“老小孩兒”。因此,子女與老人溝通時,不妨像誇獎孩子一樣誇獎老人,也許一句表揚就可能讓他們瞬間開心起來。比如先對老人說:“媽,您看您養的花兒開得多好呀。”老人最願意交流的話題包括:家鄉、親人、年輕時的事以及老人正在看的電視節目等。
和老人說話時,要比正常語速更慢些,留給老人充分的反應時間。對聽力不太好的老人,應湊在他們的耳邊,大聲說話,並輔以手勢、點頭、微笑等動作。如舉起大拇指表示很好,點頭表示同意,皺眉、搖頭表示不同意。在交談中,可以適時地握住對方的手,或者輕撫對方胳膊,來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體貼,這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