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我們合作社的生產實行可追溯管理,果蔬經嚴格檢測後貼上二維碼標籤,消費者通過智能手機掃描,就可知道產地、種植標準、農藥檢測情況等信息,保證舌尖上安全放心。”昨天,靜海縣生寶農民合作社理事長顧靖告訴記者。記者從市農委獲悉,本市農業物聯網建設在平臺構建、示範應用、標準體系、自主創新、電子商務等五方面取得新突破,目前已建成20個物聯網種植核心試驗基地,總面積達到18300畝。
“莊稼是三分種七分管,自從大棚裏裝上物聯網設備後就省事多了,以前一個人最多能管理兩個大棚,現在可輕鬆管理5個。”顧靖說。在生寶合作社試驗基地的中控室裏,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節能溫室情形,一張張動態曲線圖記錄着24小時空氣溫溼度、土壤墒情等信息。一旦有需要,就能自動執行灌溉等操作。“就拿捲簾來說,以前靠人工操作,費時費力,現在輕點鼠標就能搞定,效率大大提高。”顧靖說。
2013年,本市與上海、安徽被農業部確定爲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試驗區。本市隨即啓動了農業物聯網“12345”工程,即構建1個天津農業物聯網平臺,建設20個核心試驗基地,建立3種類型農業物聯網展示窗口,探索4種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取得5項成果。兩年多來,本市已完成24個應用系統開發、移植,帶動了行業物聯網廣泛應用。目前已有68家水產養殖業、50多家種植業、30餘家畜禽養殖業應用。同時,本市在全國率先構建層次分明的農業物聯網標準體系,在應用平臺、傳感器、通訊協議、網絡管理、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發創新上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
此外,本市農業電子商務發展也初具規模,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和“天津休閒農業網”,有150家農業企業、合作社,600多種農產品,以及1100家休閒農業村實現網上營銷,爲市民購買放心農產品和選擇農業休閒旅遊目的地帶來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