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故宮有180萬件文物藏品,如果每年展示1萬件的話,全部展示完畢要180年。』為使故宮藏品得以充分展示,疏解遠超負荷的客流,讓這處世界文化遺產獲得喘息和更好的保護,故宮此前啟動了北院區建設項目。該項目總佔地面積為62.01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25000平方米,選址北京海淀區西北旺鎮西玉河村。
昨天,5個設計方案公開逐一展示,吳良鏞、張錦秋、傅熹年等多位建築規劃和文博界泰斗級專家將就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故宮也正式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
1號方案
五行園林金龍戲珠
設計者: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宇
突出特點:設置了一個尺度近似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的中央大廳,設計者認為,大廳將使觀眾獲得得體的儀式感和絕佳的觀湖景觀條件。還設置了較為獨特的園林設計,設計者認為,狹長的地塊似龍形,沿著東西方向展開,與水系的形狀相互搭配襯托,猶如有麟有須的金龍與『金木水火土』五顆寶珠嬉戲。寶珠所在之處設計為金木水火土五個園區。
2號方案
一池三山紅牆疊嶂
設計者: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莊惟敏
突出特點:三個主要展館並非連在一起,而是分隔獨立,從水面望去仿佛三座仙山。除『一池三山』外,還傳達出『紅牆疊嶂』『庭苑大觀』『城牆橫亙』『金頂夕照』五個空間意象。一條50年一遇的洪水線從北往南穿過設計地塊,出於『平安故宮』的考慮,設計者沒有將建築連成一體,而是將建築分布在洪水線西側,地塊東側則設置停車場和人流入口。
3號方案
金剛屋頂方城紅牆
設計者: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
突出特點:利用方城、紅牆在東西方向向上塑造宏偉的紫禁城空間序列,將龐大的展廳分成一進進游廊庭院,讓人們在其中參觀猶如在故宮漫步。特別引人矚目的是約300米長的金剛屋頂,當人們登臨屋頂空間,巨大的金色鋼管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山、田野、夕陽、彩霞盡收眼底,就像登上故宮的樓閣,放眼望去那波濤般的金色琉璃瓦的壯觀景象。
4號方案
回形建築臨水懸浮
設計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梅洪元
突出特點:以故宮博物院傳統院落形制為原型,呈長條規整的『回』字形臨水面鋪陳展開,建築采用底層架空的形態構成方式,打破了傳統博物館封閉的格局,實現建築與環境立體交疊,解決不規則基地的限制與衝突,遠遠望去仿佛懸浮於空中。設置了多層次的水岸、棧道、廣場與小品,引南沙河水入園,疊合水體空間、臨界水體空間、交織水體空間相映成趣。
5號方案
上下雙城立體畫卷
設計者: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孟建民
突出特點:將故宮北院區設想為一座向大地延展的城,猶如立體畫卷緩緩展開。『城』分上下,『下城』因地制宜,從東向西沿大地延伸;『上城』因形借勢,自北向南懸於天地之間。『上城』與『下城』的水平連續布局可彈性調整,未來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主體建築藏於樹影之間,融於自然之中,營造出中國山水畫境的空間體驗。園中有宮,宮中有園,建築與環境相互交融。
對話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
年內開工避免『奇特怪洋』
京華時報:目前很多國內重要的所謂出自大師之手的建築都備受公眾詬病。這次北院區的設計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單霽翔:目前在建築領域『時裝風』『克隆風』盛行,在建築形式上盲目追求『奇、特、怪、洋』,認為在建築設計方案招投標中有外國設計公司參與纔有水准。當中國的數百座城市,幾乎在同一時期內,均采取國際招投標的方式征集建築設計方案,更加劇了『千城一面』的現象。
京華時報:您認為追求『奇、特、怪、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單霽翔:由於建築設計方案征集機制和評審機制的『千篇一律』,加重了中國城市文化面貌的『千城一面』,促成了當今各種『奇奇怪怪的建築』大行其道。
京華時報:所以我們這次看到五個設計師都是中國的?
單霽翔:今天城市建築形象不盡如人意的原因,更多的在於社會環境和決策機制,同質化的文化導向和低俗的審美趣味。在這一情勢下,更加需要全社會對於中國建築文化的理解和對於中國建築師的支持。因此,故宮博物院鼓勵對『中國現代建築』開展探索和研究,使智慧的中國建築師能夠設計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現代博物館建築。
京華時報:您本人更喜歡哪個設計?什麼時候公布結果?
單霽翔:方案目前看都很好。我們力爭在2015年年內落地開工,因此最終方案肯定會盡快確定。
評審改革公眾也有『決策權』
京華時報:這次在方案的決策機制上有哪些改革?
單霽翔:以往很多建築設計方案的拍板都僅僅依從專家的意見。這次的改革是在專家評審的同時,充分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公眾有投票、提意見建議的權利。公眾如果來故宮參觀可以在熙和門迤南展廳進行投票,也可以通過媒體多種方式反饋信息。故宮的員工也將獲得投票的權利。
公眾參與投票的方式
1.官方微博:新浪微博、人民微博:『故宮博物院』;騰訊微博:『故宮』
2.官方網站:http://www.dpm.org.cn
3.實地投票:故宮熙和門迤南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