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兩成
養老服務需求爆炸式增長
記者昨日從“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截至2014年底,天津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215.42萬人,佔全市戶籍人口的21.18%。本市人口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值,並呈現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特點。未來三到五年本市養老服務需求將會呈現“爆炸式”增長。
同時發佈的“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是由市老齡辦與天津財經大學統計系聯合開展的,選取了共計880名年齡60歲及以上的老人進行入戶調查。結果顯示,本市失能老人約爲14.33萬,佔老年人總數的6.65%,平均年齡79.49歲,80歲至89歲的老人最多,佔比爲43.38%,農村失能老人比例高於城市。
隨着本市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未來失能老人的數量巨大,年齡越高失能程度越高。根據樣本測算,到2020年,本市將有失能老人17.09萬人;到2030年,將有21.48萬人。失能老人的照料和護理問題將日益凸顯,成爲老齡化帶來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失能老人照顧者年齡偏高壓力巨大
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
“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失能老人的照顧者以其配偶、兒女或親屬爲主,佔到86.1%。然而,有的照顧者本身也是老年人,使得他們在兼顧父母、工作與自己小家面前壓力巨大,倍感疲憊。
調查顯示,35.48%的受訪老人的照顧者是老人的配偶,老夫妻之間相濡以沫的情感,成爲支撐配偶照料的精神動力。大部分子女也承擔了養老責任,照顧者爲女兒和兒子的,分別佔到38.16%和33.27%。他們大多也是老年人或準老年人,平均年齡爲59.47歲。
從時間上來看,照顧者每天照料老人的時間達12小時以上的比例最高,佔到71.75%,有82%的照顧者表示每週照顧老人時間多於5天。他們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40.35%的人會經常性出現睡眠不足、心情焦慮、體力無法負荷等不適症狀;37.58%的人會偶爾出現上述症狀。
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着人口老齡化,大部分家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難以承擔養老重任。失能老人的親屬,應當多爲老人做思想工作,建議其接受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等形式的社會力量養老。”
九成以上失能老人無意願入住養老機構
不願住養老院收入是主因
“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報告”結果顯示,880位受訪老人中,有93.59%的不願意住養老機構,只有6.41%表示願意住養老機構。原因方面除去“養兒防老”和“面子問題”等傳統觀念之外,主要還是收入較低所致。
880位受訪老人,月平均養老金收入爲1663元。月養老保障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36.95%,1001-2000元的佔15.64%,2001-3000元的佔30.14%,3000-5000元的佔12.99%;5000元以上的佔4.28%。收入高低決定了老人是否能支付足夠的費用入住養老機構。
在有意願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中,近50%只能支付每月1000元的費用,還有近40%的老人能支付1000-2000元。以某國辦養老院收費標準爲例,一位失能老人每月所需最低費用爲2700元。社會力量辦的養老機構收住一位失能老人的費用一般在4000-4500元。這與失能老人所能承擔的費用差距較大。
社區服務爲養老減負
城鄉困難老人同享政府補貼
在家庭規模小型化,尤其是獨生子女家長進入老年以後,家庭急需社會提供有效的支持,否則,失能老人的問題將演變爲嚴峻的社會問題。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社會力量、政府共同構建積極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起,本市已實現居家養老政府購買服務城鄉統籌,農村困難老人和城市困難老人同樣享受到了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按照補貼對象所需的照料程度,劃分爲輕、中和重度三個等級,每人每月享有150元、200元和400元補貼。“這個補貼是以代金券的形式支付給補貼對象,老人也可以拿到養老機構抵扣入住費用。下一步將研究由補貼給機構到補貼給個人。”
充分利用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設施和服務隊伍,爲居家養老的失能老人提供各項服務,是破解養老服務難題的有力措施。今年全市所有區縣都將拿出2—3個日間照料中心作爲運營機制改革試點,重點在於養老服務由過去面向自理老人爲主,逐步向半自理老人爲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