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同是與久違的朋友見面。”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25日在聯合國拉美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演講的開場白中,談到了他此次拉美四國之行的感受。
此次拉美之行是李克強就任中國政府總理後首次訪問拉美。在訪問的最後一站智利,李克強應邀在聯合國拉加經委會發表演講。
此前幾天,李克強先後到訪了巴西、哥倫比亞、祕魯。李克強說,一路走來,感覺到拉美是一片充滿生機活力、蘊藏着巨大潛力的土地。他還談到了中國的“拉美觀”,即拉美已成爲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中不斷崛起的“新高地”。
在李克強抵達智利當天,聯合國拉加經委會執行祕書巴爾塞納女士在智利《信使報》發表文章指出,拉美地區要增強出口多樣化和生產力,中國擴大對拉美投資可以推動產業一體化,帶動區域貿易和價值鏈建設。
“這些想法與中方建議不謀而合!”提及此,李克強說。
的確,李克強此訪拉美重點是推動中國和拉美務實合作,尤其是產能合作,尋求雙方在產業和投資合作方面新突破。
有着深厚經濟學背景的李克強對雙方產能合作的意義進行闡述。他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各國需發揮互補優勢,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在此背景下,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裝備製造業、基礎原材料產業及相關服務業發展,是拉動經濟增長,應對下行壓力的良方。
一段時間以來,拉美地區國家也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當前拉美國家正積極調整戰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動工業化進程。
“可以說,中拉在產能方面合作恰逢其時,一舉多得。”李克強指出,中國有性價比高的裝備製造能力和集成技術,拉美有基礎設施擴建和產業升級需求,雙方建立國際產能合作基金等平臺,可把資金集中投向實體經濟。合作中還可同美歐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結合,帶動拉美國家低成本、高起點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化升級。
“拉美地區巨大潛力的迸發,一定會使其頂住下行壓力。”李克強說。
講到這裏,李克強談起了中國經濟,談到了給中國帶來巨大變化的改革開放。
他說,30多年來,中國所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是從改革開放開始的。開放帶動了中國改革。在此過程之初,中國就是通過不斷引進國外生產線並不斷進行升級、改造,纔有了今天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
12年前,李克強曾到訪過拉美。時隔12年,再次訪問拉美,李克強感到了幾個變化。如:中國已成爲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成爲不少拉美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拉美是全球對華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海外投資目的地。
他還談到普通民衆切身感受到的變化。拉美的水果、酒、牛肉,智利的海產品,擺上了中國千家萬戶的餐桌;中國遊客在拉美多個城市,都會聽到中文問候的“你好”。
“比如,我一下車,執行祕書女士就用中文向我說:你好,我也想對她說:Hola!”李克強笑着說。
“中國願意和拉美深化合作,互學互鑑,共同開創中拉合作伙伴關係新未來。”談及未來,李克強說。
接着,李克強提出了中拉未來合作的着力點,即:鞏固傳統友好和政治互信;共同探索“3×3”合作新模式,推動經貿合作提質升級;不斷深化人文交流;共同開創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係新徵程。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演講最後,李克強指出,中拉合作不僅有傳統的友誼,更有便利條件,我們一起攜手努力,一定會使我們的發展爲雙方人民福祉提供堅實的基礎。
智利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在《向中國致敬》中有這樣一句話:“從海洋到海洋,從平原到雪山,世界各民族一起望着你,啊,中國!”
當天,主持演講的巴爾塞納藉此迴應李克強說,所有人都看着中國,這是我們兄弟的國度,我們都關注着中國,並且祝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