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目前,濱海新區多數中小學校的學生都是在學校吃午餐,午餐是否營養?學生是否愛吃?家長是否放心?學校午餐與學生、家長、社會都滿意的營養午餐還有多少差距?近日,記者走訪了濱海新區幾所中小學校,對孩子們的營養配餐狀況進行了調查。
學生午飯在哪吃
每天中午,濱海新區各中小學校放學前,校門口都會聚集一些家長等着接孩子回家吃飯。程姥姥的外孫女在大慶道小學讀書,因爲姥姥家在十堰裏,距離學校非常近,而且程姥姥退休了有很多時間可以爲外孫女準備飯菜。“我們家孩子從上小學那天起就每天中午回家吃飯。”程姥姥告訴記者,她的一些老鄰居也是每天中午到學校接送孩子。
可是記者瞭解到,濱海新區很多學校一半以上孩子沒有程姥姥外孫女那麼幸運。很多孩子的家長是雙職工,老人又不在身邊,家長中午沒有時間專門接送孩子回家吃飯。從2008年起,塘沽範圍的中小學校就開展了學生營養午餐工程,指定配餐中心爲學校學生送餐,由政府補貼配餐中心的支出,學生每天一元錢可以在學校吃到熱氣騰騰的營養午餐。
隨着一些學校周邊的“小餐桌”開辦,有的學生雖然不能回家吃飯,但是可以到校園周邊的“小餐桌”,吃上像家裏一樣的飯菜。“有的‘小餐桌’挺不錯的,專門爲孩子開小竈炒菜,我覺得孩子可以吃得更好點,也比較放心。”一位家長告訴記者,他們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好,但是沒有條件把孩子接回家陪孩子吃午飯,“小餐桌”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不少學生吃飯挑食
濱海新區各中小學校絕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學校吃午餐,這些孩子午餐吃得好不好呢?帶着這個問題,渤海早報記者走訪了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幾所學校,發現學生反映各不相同。
配餐中心按照學校指定的午餐人數在中午放學前,將做好的飯菜送到學校。放學後,老師和學生以班級爲單位領取午餐。記者看到,學生營養午餐被統一裝在飯盒內,其中有葷素搭配的三個炒菜和一份米飯。因爲配餐中心需要提前將飯菜做好,裝入飯盒,並運送到各學校,飯菜送到學生手中時不會燙,但還有溫度,熱度剛好合適。
在一個班裏,記者看到,有的學生不喜歡吃肉,便將炒菜中的肉片丟在一旁;有的學生不愛吃蔬菜,專門挑肉吃;還有一些學生在飯菜中挑挑揀揀,看起來沒有什麼胃口的樣子;僅有少部分學生會把飯菜吃光。
大概半小時後,學生統一將飯盒送至回收點。記者發現,很少有學生的飯盒是乾乾淨淨的,大部分學生只吃了自己愛吃的一部分,很多剩飯剩菜被丟在了一邊。配餐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回收飯盒時都有大量的剩飯,學生的這些剩飯只能當做泔水處理。
一位班主任告訴記者,中午很多時候,她都和學生們一起吃飯,也會教育孩子們不要挑食,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吃飯挑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普遍比當地的孩子表現好,可能他們更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此外,一些家庭經濟情況稍微困難一些的孩子也都比較珍惜中午這頓飯。”班主任說,她經常會表揚這些節儉的孩子,給其他學生做榜樣。
配餐中心:衆口難調
提到不喜歡吃配送午餐的原因,大部分學生直接給出了答案“不好吃”。“學校配餐做得很沒有味道,而且總是那幾種菜,沒新意。”五年級的小楊同學告訴記者,學校配餐除了時令炒菜外,偶爾也會有炸雞排之類的食物,但是其口感相比校門外的小攤販差遠了。對於學生們提到的菜品不夠豐富以及食物口感的問題,相關配餐單位工作人員解釋學生配餐“衆口難調”。
配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比讓配餐品種更豐富、口感更好,食品安全才是配餐部門最關心的問題。記者瞭解,從2008年起,塘沽範圍取消了所有中小學校的自辦食堂,並將部分條件優越的學校食堂保留下來作爲配餐中心,爲各學校到校就餐的學生統一烹製和配送營養午餐。爲了讓每一位學生吃得健康、吃得可口,教育部門還成立了“營養配餐”辦公室,派遣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到學校食堂和配餐中心進行現場監督,從根源上保證飯菜的質量。配餐中心的肉、蛋、菜、油等貨源都經過相關部門的嚴格檢驗,菜品製作過程採取“一條龍”式消毒處理。製成的營養午餐放入專用保溫箱中保存,由專用配餐車及時送達就餐學校。爲避免一次性飯盒的污染,餐具實行統一管理,在孩子們午飯後及時回收到配餐中心進行清洗、消毒。
配餐工作人員表示,學生營養午餐每天三個菜一份主食,學生愛不愛吃不敢全部保證,但食品安全事故是決不能發生的。“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還是有難度的。”配餐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家長:可口也重要
記者採訪多位家長了解到,雖然學校配餐從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長,但是每每提到孩子的午餐問題,很多家長都顯得頗爲無奈。“總聽孩子說學校的飯菜不好吃、不可口,我們也很擔心,孩子正在長身體階段,在學校能不能吃好?”“學校要求不讓帶麪包、餅乾之類的零食,我總會讓孩子帶一袋牛奶或者水果之類的,作爲午餐的補充。”“孩子說學校的飯菜不愛吃,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都是一副狼吞虎嚥的樣子,我都擔心孩子吃不飽。”很多家長對於學校營養午餐表示擔心。
能不能在學校吃飽、吃好,是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一位家長建議,學生配餐應該向家長公開午餐的製作流程、孩子的用餐流程,以及每天學生午餐營養的攝入等。如果配餐單位能定期對家長以及學生做一些比較全面的調查問卷,真正瞭解一下學生及家長的心聲,透明溝通,相信絕大部分家長還是願意讓學生在學校吃飯的。
“我們家孩子在上中學,他中午都是自己在學校外買飯吃。”一位家長表示,他知道學校外面的小攤販的衛生條件不達標,但是孩子可以吃點可口的,可以吃飽點。雖然心裏是矛盾的,但是每天還是給孩子十幾塊錢在校外吃飯。“只要他吃飽、吃好,家長多花點錢也沒關係。”這位家長說,希望配餐單位多聽聽孩子們的意願,調整一下烹飪種類,讓這項民心工程更得民心。
疾控中心:飲食搭配要科學
濱海新區塘沽疾控中心慢性病控制科的醫生告訴記者,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正值生長髮育期,課業負擔比較重,如果飲食搭配不科學,會導致營養失衡,長久下去,他們將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疾控中心倪明醫生向記者介紹,根據調查問卷,城市中小學學生一日三餐普遍是早餐馬虎、中餐湊合、晚餐豐富的狀況,學生和家長在飲食結構上形成了錯誤的概念。中學生學業負擔重、飲食不重視,導致營養狀況不如小學生。城市學生因生活水平高,學生偏食嚴重,多吃高熱量的巧克力、餅乾等,同時缺乏體育運動和身體鍛鍊。而農村孩子不偏食不挑食,而且活動量較大,所以城市孩子普遍營養狀況不如農村孩子的營養狀況好。
調查顯示,近幾年內青少年肥胖率有所增加,肥胖兒童成人後,尤其是步入中老年後很可能成爲慢性病患者。學生的營養午餐在整個營養環節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學校和家庭都應該引導學生重視衛生午餐的重要性,學校配餐單位也應該重視營養午餐的健康搭配。
倪明說,現在多數孩子都或多或少挑食,喜歡吃零食、垃圾食品,不愛吃蔬菜、水果,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營養不均衡,影響成長髮育。此外,學校配餐很多學生因爲不愛吃,而養成浪費的習慣,除了需要學校負責任監督和教育外,家庭和社會也要養成節儉之風,家長不做勤儉的表率,老師再多的教導也只能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