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5月28日,天津市第二兒童醫院試運行首日,早上7點開始掛號,8點門診、急診開始試診。從首日運行情況看,各環節秩序井然,門診、急診接診工作順利,後勤保障完善。據統計,截至當天下午5點,天津市第二兒童醫院接診2600餘人,其中,門診接診2200餘人,急診接診360餘人。另外,市第二兒童醫院還接待了300名輸液患兒,搶救了7名危重症患兒。

對於天津市第二兒童醫院首日試診的整體情況,醫務科科長張保剛進行了說明:“今天市第二兒童醫院所有科室的醫生全部就位,保證門診接診順暢。”據悉,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只有夜間急診的耳鼻喉科現在實現了24小時急診,分擔了耳鼻喉科門診的就診壓力,保證了所有來院看病的患兒都能夠得到及時救治。
張保剛表示,28日凌晨,市兒童醫院急診照常就診,並沒有造成患兒積壓,門診於早上8點結束掛號,與28日早上8點試診的市第二兒童醫院實現無縫對接。試診首日,有不少北辰區周邊的市民帶孩子過來看病,加之以前的老患者也趕到新院區就診。因此,首日病患數量較多。
“雖然經過了多場演練,但在首日試診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個別意想不到的問題,我們會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不能當場處理的會記錄下來,商討解決方案,爲6月1日正式開診做好準備。”張保剛說。
家長體驗高效便捷就診過程
市兒童醫院老院區排隊時間長、車位不夠、牀位不夠、票販子多……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隨着市第二兒童醫院的試診已成爲過去時。溫宏與6歲的兒子小寶就在市第二兒童醫院試診首日體驗了一次高效便捷的就診過程。
“我家住在河東區未來廣場附近,門口就有地鐵,大概半個小時就能到達劉園站,挺方便的。”28日上午7點,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在劉園地鐵站遇到了溫宏,“以前帶孩子看病,要開車去,老院區也不好停車,現在坐地鐵非常方便,我看到院內的停車位也很多,以後開車來應該也很方便。”
7點45分,溫宏帶孩子看上了專家號,“以前這個時間,排號能排到200多號,要等到下午才能看上病,由於現在採取了分類掛號,所以我拿到了小兒內科的39號,從掛號到看上病只用了45分鐘。”
給孩子看完病,溫宏感嘆:“新院區的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看病都是獨立診室,候診廳牆上都是卡通圖案,減少了就醫帶給孩子的壓抑感和恐懼感。”
溫宏的孩子由於病情不重,所以醫生只開了一些退燒藥。溫宏在爲孩子取藥時發現,新院區採用了更加智能的“掃二維碼”自動化配藥方式。藥劑科主管藥師徐巖表示:“市民拿着帶有二維碼的藥單,只要在機器上掃一下,很快就可以取到藥了,這種自動化取藥節省了人工配藥的時間。”
上午9點30分,溫宏已經帶孩子看完病、取完藥。由於時間尚早,孩子跑到新院區的花園內玩起了遊樂設施。“其實來醫院看病特別希望高效快捷,以前在老院沒法解決的這些問題現在全部改善了,我非常滿意。”溫宏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老院住院患兒做好搬遷準備
“今天的情況好多啦,小臉兒也比前兩天紅潤了。”28日上午9點30分,市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萬莉雅像往常一樣到病房裏巡查。今年1歲多的佳佳4天前因肺炎到市兒童醫院就診住院。28日上午,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在市兒童醫院住院部看到,病房裏還有不少患兒沒有出院。萬莉雅仔細查看了佳佳的狀況後,告訴她的媽媽,孩子現在狀況很好,燒已經退了,咳嗽的症狀也在緩解,再觀察一兩天就可以出院了。
據萬莉雅介紹,搬遷後,呼吸科還有32名患兒收住在院,28日已有10名患兒出院。從28日開始,住院部就不再收治新患兒了。
在病房外的護士站裏,護士長屈秀豔正忙着和其他幾名護士整理手頭的病例。在工作間隙,她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目前呼吸科共有20名護士在崗,在不影響患兒治療的前提下,陸續準備搬遷前的一些工作,比如一些不適合大型搬運的醫療器具,就要提前打包運到新院區。
對於目前暫時無法出院的患兒,醫院還沒有發出具體通知。“最有可能的結果是,搬遷時還未能達到出院標準的患兒將被轉至新院區繼續治療。”萬莉雅表示。像呼吸科一樣,目前市兒童醫院住院部的醫護人員仍以老院區爲主,將確保住院患兒的治療和照顧。
即將退休也要站好最後一班崗
雖然門急診在28日早上8點就停診了,但所有的醫護人員都沒有一絲鬆懈,28日凌晨時段的工作仍像往常一樣。“作爲留守醫護人員,我會在市兒童醫院站好最後一班崗。”說到此處,王曉萍難掩內心激動,留下了熱淚。在市兒童醫院最後一批留守醫護人員中,王曉萍是從醫資歷最久的一位。她從1981年畢業就來到市兒童醫院門診部工作,至今已經在門急診崗位上工作了34個年頭,而今年年底,已近退休年齡的她即將離開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
“27日是最後一天大批量搬遷,很多人28日就到坐落於北辰區的市第二兒童醫院工作了,離別的時候大家都非常激動,落下了眼淚。畢竟在這裏工作了幾十年,對這所醫院有很深的感情。”28日早上8點鐘門急診停診後,王曉萍和分診醫生覈對當晚的就診數量,各項數據記錄一絲不苟。“門急診一直是醫院的重要部門,就像人的心臟一樣。”工作了30多年,緊張了30多年,如今留守在從未有過如此安靜的醫院裏,王曉萍和她的同事們覺得很不適應。
28日下午1點,按照原定計劃,王曉萍和她的同事們也已前往市第二兒童醫院,在“新戰場”繼續各司其職開展工作。“明天我就不再來這裏了,今天也算是和崗位告個別。市第二兒童醫院各方面條件都比老院區要好,雖然自己馬上就要退休了,但我還是會繼續發揮餘熱,做好傳幫帶工作,爲自己的醫護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王曉萍動情地說。(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趙穎妍 趙首蕊 張赫洋 見習記者段瑋 蒲永河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