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剛剛過去的“六一”,讓孩子們再次“零距離”走入成人視野。在天津濱海新區,隨着城市人口不斷擴增,大批外來建設者快速涌入,伴隨而來的孩子成長與教育問題,前所未有地牽動各方心絃,受到社會關注,也給新區政府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其中既有新區獨有的個性化問題,也有時代發展的共性化問題。
本期將報道視角聚焦於新區幼兒教育的幾個側面,帶您走近民辦園,記錄其生存狀態,指導市民選擇正規幼兒園;關注幼兒意外傷害問題,給市民以提醒;走近新區幾位非遺影響下的“童星”,解析他們的成長故事;聚焦孩子課外培訓,解讀80後的育兒觀。小編們相信,只有孩子健康成長,新區的未來纔會更美好。
5月中下旬,民辦幼兒園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作爲濱海新區四家民辦幼兒園的創辦者,於樂秀也非常忙碌。她看起來有用不完的精神頭,除了忙招生工作,還要準備孩子們的兒童節彙報演出。於樂秀告訴記者,跟孩子們在一起是自己最幸福的事情,爲了孩子們的教育,她願意奉獻生命中的每一天。四年前於樂秀患視神經脊髓炎,至今六次復發,身體每況愈下。但是,於樂秀對每個人都心懷感恩,甚至感恩自己患病,因爲這一切讓她更加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起初視幼兒園爲謀生職業
於樂秀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這些年她看着天津一點一滴地發展變化。2001年,於樂秀在某工廠上班期間,看到天津的發展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這裏打工創業。他們的孩子也從家鄉來到這裏。但是,因爲父母的工作都比較忙碌,大多數外地孩子都沒有家長照看,孩子的學前教育也非常缺失。當時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也不願意花很多錢把孩子送到公辦幼兒園學習。於樂秀心想:如果我能在家門口開辦一家幼兒園,一定會很有市場。“我當時就把幼兒教育看做謀生的方式,我覺得其中一定有很多商機。”於樂秀告訴記者。
有想法就很快行動了。於樂秀在當時的西沽集市租了一間平房。“這最早是一家副食店,想辦幼兒園的時候我手裏只有一萬三千塊錢,我就用這個錢租房子、裝修、購買幼兒園用品、招生。”於樂秀回想起來,自己都覺得當時很膽大。
因爲之前從未從事過幼兒教育工作,無論招生還是育人根本沒有經驗。“我就覺得幼兒園收費便宜點,環境好一點應該就會有家長願意把孩子交給我。”於樂秀在裝修好的幼兒園門口貼宣傳單,等着家長上門諮詢。
據瞭解,當時孩子每人每月收費90元,包括幼兒教育、兩餐等,而且爲了給家長減輕負擔,每週六、週日幼兒園都免費開放。直到今天,週末免費的傳統還一直沿襲着。“第一年招生只有二十幾個孩子。”於樂秀告訴記者,如果孩子們聽話,工作還算輕鬆點,但是每天都會有孩子又哭又鬧、調皮的、生病的,各種狀況。“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每天都心煩氣躁,後悔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謀生職業。”於樂秀回憶說。

不言敗讓生源翻倍
於樂秀的骨子裏是一個不服輸、不言敗的人。從小受到的教育讓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完美才算給自己一個交代。於樂秀心想,既然選擇了民辦幼兒園,就一定想辦法辦好。她開始摸着石頭過河,向周邊其他幼兒園學習,不斷豐富自己幼兒園的教育設施、教育內容,提升服務標準。“我是在辦幼兒園的過程中,才知道民辦幼兒園不應該僅僅是一個託養所,更應該給孩子們生活方面的教育和培養。”隨着辦園經驗逐漸豐富,於樂秀也逐漸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爲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
漸漸地,幼兒園的孩子開始倍增,幾十人、一百人、一百五十人。就在幼兒園發展蒸蒸日上時,西沽下達拆遷通知,很多家庭不得不搬至其他地方居住,幼兒園也在拆遷範圍。於樂秀便將幼兒園從西沽搬遷至碧水莊園小區。當時一所幼兒園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入園需求,於樂秀又不斷考察,租賃了海門大橋附近的一家底商開辦自己的第二所幼兒園。
“因爲拆遷原因,孩子們住的都比較分散,爲了便於孩子入園,減輕家長的負擔,我購買了校車,每天準時準點接送孩子。”於樂秀告訴記者,幼兒園的事情她都事必躬親,根本不像一名園長。幼兒教育、伙食、服裝、午休,哪怕每天開車接送孩子的司機工作也都由她完成。“我瞭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和在幼兒園的表現,安全送到家長手中時,我會和家長交流,讓他們放心把孩子交給幼兒園。”於樂秀對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很是驕傲。
就靠着踏踏實實和不斷完善,到現在,於樂秀已經在濱海新區開辦了四家幼兒園,共620多名孩子。

突如其來的病症
2011年,於樂秀帶老師到珠海進修幼兒教育。突然有一天,她感覺自己腿發麻,很快就沒有知覺不能走路了,大家協力把她擡回了天津。從第五中心醫院轉診到天津市總醫院後,醫生確診於樂秀患了視神經脊髓炎。這種病尚沒有完全治癒的病例,只能通過激素類藥物緩解病情,如果嚴重將導致失明甚至癱瘓。
聽到這個消息後,於樂秀嚎啕大哭。這個從不認輸的女子,卻因爲自己的身體不得不“繳械投降”。住院28天,於樂秀終於可以站起來了,但是依然無法走路,大小便都需要人擡。於樂秀的家人告訴記者,住院期間,於樂秀比任何一個病號都忙碌,每天電話不斷。因爲之前幼兒園的大事小情都是她一個人掌管,現在她住院了,幼兒園也陸續出現了很多狀況。一些家長要求轉園、個別老師鬧意見……於樂秀就在病房裏通過電話解決着每一個棘手的問題。
“因爲生病,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同時開始反思自己。雖然我很要強,但是我身上也有很多缺點,生病期間幼兒園的各種狀況就證明我沒有做好。”於樂秀說,既然已經知道了自己身體的最壞結果,也就沒有什麼壓力了,她愈加珍惜生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
除了根據醫生的囑託儘快讓自己康復起來,於樂秀在幼兒園教育方面也開始真心尊重、感恩他人。漸漸地,於樂秀從輪椅上站起來了,可以扶着牆走路了,可以自己大小便了。於樂秀聘請了有經驗的園長,悉心聽取前輩的意見,只要是爲孩子好,對孩子成長有意義她都會嘗試。對每一位園長、老師,於樂秀都心懷感恩,她漸漸發現以前總覺得自己做事才放心,而實際上別人可以做的更好。
於樂秀開始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幼兒園的大局發展上,爲孩子們引進藝術課堂、開展孝親教育、購買大型遊樂玩具、組織郊野出遊等等。“生病後,我從來沒有關心過幼兒園能賺多少錢,從生命意義的角度來看,賺不賺錢真的不重要,而我們的幼兒教育給孩子們一生奠定成長基石纔是更有價值的事情。”於樂秀告訴記者,患病四年來,她的病復發了六次,每次復發住院身體狀況都會再差一些,可是總有一股力量支撐着她再站起來。
讓孩子們過得更好
5月份,幼兒園招生,很多小朋友第一次走進幼兒園都顯得不太適應。這些日子,於樂秀總是堅持到各個幼兒園轉轉,做了十幾年的孩子王,她相信她有能力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園都開開心心。
一天,一位家長把哭鬧了一路的孩子送到幼兒園,孩子無奈地跟老師走進班級,家長眉頭緊鎖充滿焦慮。於樂秀通過幼兒園視頻看到這個孩子已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她從凳子上站起來,挪到幼兒園門口呼喊那位家長。家長焦急地跑過來,於樂秀說:“你的孩子很懂事,他和小朋友玩得很好,你不用擔心。”看到家長的眉頭一下子舒展了,於樂秀心裏也更加開心了。
今年“六一”兒童節,於樂秀的四所幼兒園聯合舉行了一場大型彙報演出。看着孩子們的成長和進步,於樂秀覺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於樂秀驕傲地說:“活一天就賺一天,我要讓自己每天都有進步,希望孩子們越來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