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官東和衆多救援者緊張的三日

“水很冷,下水後身體發涼,頭沒入水面,刺得頭皮痛。”
官東,這位24歲、面龐清秀的海軍潛水員,因爲成功救起兩位倖存者,獲得了網民一致點贊。但少有人注意,入水那一刻,他的感受是那樣刻骨。
人們已經熟悉了官東救起65歲老人硃紅美的曲折經歷,但救起21歲的被困船員陳書涵,過程同樣驚心動魄。
看到陳書涵前,官東已經在水下來回尋找了好幾遍。機艙內空間狹小,全部都是油污,呼吸困難。“機艙門頂部的鐵板都掉下來了,封死了前方的路,只能一塊塊地搬。”官東說。
當時,這位小夥子情緒已經接近崩潰,求生意識很差,目光呆滯,話語不多。極端環境下,很多人依從度低,很難正確接受指令,這同樣是施救中碰到的難題。“爲了安撫他,我就問他哪裏人,多少歲,跟他聊天、談心,等着隊友前來援救”官東說。10來分鐘後,陳書涵的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
可是,潛水員帶來的便攜式救援設備,小夥子已無力穿上。“來不及想太多了。”緊急關頭,官東不假思索,將自己的專業設備取了下來,直接套在他身上,並讓其他兩名潛水員護送他浮出水面。
沒有了專業裝備,官東被暗流捲入深水區,身上信號繩也被船體雜物纏繞。“氧氣快耗盡了,我只好割斷信號繩,丟掉潛水壓載裝具和無氣氣瓶,一口氣憋着潛游出水面。”他說。
水面接應同伴看到的官東,雙眼通紅、鼻孔流血、滿頭油污。行內人都知道,這是上升速度快,壓力驟減的反應,也都明白官東經歷了怎樣的生死考驗。“爲了保證羣衆生命安全,像我,像我們這樣的人都應該這樣做。”官東說。
海軍現場副總指揮、東海艦隊作戰支援艦二支隊支隊長董焱介紹,在沉船頂部,一共3個小組同時潛水救援。一個潛水救援小組正常配置6人,其中一個潛水員、一個備用潛水員、一個人負責信號、一個人負責供氧的軟管、一個人聽電話、一個人指揮。但這次時間緊任務重,每個小組都配了9人,確保萬無一失。“我們將繼續對艙內、艙外及周邊區域進行地毯式搜索,不漏掉一個艙位,不漏掉一個人。”董焱說。
從陸續抵達開始作業後,整整30個小時,不少潛水員沒有休息,一次又一次下潛,一個房間接着一個房間地摸排。能打開的房間都要打開排查,實在不能打開的就通過敲擊傳遞信號、探尋生命信息。
“在船艙分佈示意圖上,每一個被摸排過的房間都會被打上一個鉤,確保沒有遺漏,”看着圖上這一個個對勾,現場記者感慨良多。
武警荊州支隊支隊長汪濤率領的隊伍是最早到達救援現場的。這位參與過多次救援行動的軍官感慨,水上救援比陸上救援困難大許多。“天氣太惡劣,部隊無集結地和宿營處。連日大雨,讓救援官兵從執勤一開始就站在水裏。江邊安全條件差,晚上執勤很容易滑入江中。”他說。但他和其他官兵仍在連續晝夜執勤。
一江之隔的岳陽,前來支援的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療救援隊醫護人員同樣在忙碌着。
“東方之星”倖存者張輝在岳陽華容被救後,第一時間被送往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ICU病房接受治療。妻子已經在3日下午趕到醫院,陪伴着他。
醫療救援隊陶澄醫生介紹,收治的傷員主要是腿骨骨折、多處軟組織受傷、皮膚撕裂、跟腱撕裂。“我們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確保第一時間救治倖存者。”
陶澄還說,“我們除了救治傷員,還會定期瞭解傷員的心理狀況,對傷員進行情緒疏導、心理輔導等工作。”
綿延的黃絲帶

3日一早,出租車司機劉張勇,把車系上黃絲帶。當天,正好是劉張勇36歲生日。直到晚上,他都沒有與家人一起慶祝,簡單吃了個飯後,又出來上街轉轉,看有沒有幫忙的地方。
幾天來,已經陸陸續續有沉船者家屬來到這個位於長江中游的小縣城。劉張勇和其他出租車師傅一起,爲他們和參與救援的工作人員提供免費服務。“這種時候,做人不能只考慮賺錢。只要這邊事件沒有處理完,就一直免費服務。”他說。
黃絲帶,是親人離散後的求助標誌,也是爲親人的祈福標識。2008年汶川地震時,善良的人們發起“黃絲帶”行動,爲震區祈福捐款。劉張勇們知道,車輛繫上黃絲帶,就是表示提供免費乘車服務。
“從3日一早我們通過廣播電臺發起這個黃絲帶活動,到4日中午已經有接近1000輛車加入到我們的行動中來。”活動發起人、湖北監利人民廣播電臺總監陶嵐說,除了大量私家車車主之外,一些出租車公司甚至全員參與,不少中巴車等加入了進來。
爲了有效提供精準服務,許多車友除了通過電臺獲得用車信息以外,還加入到一些微信羣中,與交警保持聯繫。不少車友還購買了藥品等,方便一些趕來的家屬備用。高速路口、酒店、殯儀館等地方,是他們主要停留地。
從隨嶽高速進入到監利的高速路口,已經設立起家屬接待的總接待點。家屬一到,就會有工作人員來這裏進行一對一的全程陪同服務,在縣城內也設立了多個諮詢站。
這個以農業爲主業的縣並不富裕,接待能力非常有限。3日起,縣城裏的大小酒店和賓館就都已經滿員。縣委辦表示,他們也一直在想辦法調集房源,包括與周邊的縣市鄉鎮協調,來解決住宿安排問題。
第一家提供免費服務的監利千禧酒店經理陳良說,只要有外地身份證就可以免費登記入住,餐廳還可以免費提供1500人用餐。如今,酒店客房已經全部住滿。
就在這座小城,700多人的民間志願隊,在各個地方提供志願服務……

在岳陽,同樣的普通人蔘與到救援中。
3日中午12點多,岳陽市君山區王智中和同伴在江邊巡邏搜尋時,發現岸邊水草中漂浮着一具遺體,他們隨即打撈,把遺體擡上岸來。

王智中平時在家務農,現在遭遇洪水,家裏的莊稼都被水淹了,那可是一家人半年的口糧。但他聽到現場需要救援後,義無反顧就趕了過來。他告訴記者,“作爲民兵,我們平時是普通老百姓,但國家需要時,我們就是兵,全力參加救援,我們義不容辭!”
僅4日,湖南嶽陽市共出動搜救船隻400多條、救護車20臺,衝鋒舟11艘,社會船隻和參與人員參與搜救人員達2000多人。民兵楊新民告訴記者,“從早上到下午,鞋子一直是溼的,腳都泡白了。”
4日上午,君山區廣興洲鎮江南汽車渡口,民間藍天救援隊志願者們有的忙着在江面巡邏搜尋,有的人在岸邊搜尋。天空中,雨滴不停地落在他們的身上,混合着臉上的汗水往下淌……
100多名藍天救援隊的志願者們來自全國各地。藍天救援隊安徽阜陽隊隊長曹春雨說,他們每天早上6點就開始搜救,先是沿着江面北岸搜尋,再沿着江面南岸搜尋,然後再在江面中間交叉搜尋。“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不錯過任何一個盲區,因爲遇難者很可能就在盲區裏。”
全國各地,更多的人們讀着報紙、看着屏幕、盯着網絡……關注着救援最新消息。
時間一點點過去,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對400多個生命,人們抱着同樣的堅定信念:不拋棄,不放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