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引起社會關注,該報告顯示,“尼瑪”、“你妹”、“逼格”等諸多不雅詞彙紛紛“登堂入室”,成了當下網民公開使用的熱詞。網絡語言的低俗化、粗鄙化已成爲一種風氣。淨化網絡環境、讓文明迴歸,成爲當務之急。
低俗詞彙橫掃網絡
天津城建大學學生楊末:現在只要打開微信、微博、貼吧或者網頁上的評論欄,滿眼都是低俗的字眼,侮辱的、謾罵的比比皆是,有時十幾個字的留言幾乎全部是粗口,讓人看了心裏很不舒服。
企業職員張雋:網絡語言低俗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像“特麼的”、“逼格”、“屌絲”等粗俗的詞彙如今已被網民廣泛使用,很多人對此已習以爲常。更令人費解的是,一些在線下彬彬有禮、素質較高的人,到了線上似乎變了個人,也開始粗話連篇,髒字不離口。真不明白怎麼會形成這種風氣。
“粗口時尚”不可取
華豪國際幼兒園教師徐鑫:網民不應當以低俗博取眼球。不管是爲了發泄情緒也好,還是爲了彰顯個性也罷,如果長期以低俗爲標籤、以粗口爲時尚,久而久之不僅會對個人氣質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會對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特別是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負面引導。
南開區居民王淑紅:其實網絡新詞不只是低俗語言,還有很多積極正面的,比如:“給力”、“正能量”、“贊”、“接地氣”等。在如今這個幾乎全民皆網民的時代,網絡已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應該合力打造純淨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公共空間,讓它爲我們的生活添彩,而不是添堵。
讓網上發聲迴歸文明
中國移動天津公司法務經理楊虹:尊重言論自由,並不意味着可以肆意放縱。網絡空間雖然是虛擬的,但也是公共場合,網民應當自覺遵守公德。目前,我國管理互聯網的法律尚不完善,所以現階段遏制網絡低俗語言應以引導爲主,倡導網民在網上合理表達、禮貌溝通,棄用粗鄙詞彙,讓低俗淡出,讓文明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