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武清區中醫院腦病二科主任樊雲峯在醫療系統已工作20餘年,這期間,他收穫了許多讚譽與認可。近日,一個晴朗的下午,記者來到腦病二科的辦公室,不大的屋子整潔明亮,書櫃裏擺放着各種醫學書籍及獎狀獎盃,在這裏我們見到了正在工作的樊雲峯,聽他講述自己的行醫之路。
鑽研業務提高能力
樊雲峯今年44歲,他的從醫之路,還要從小時候說起。樊雲峯從小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往診所跑,“那時候覺得醫生特別牛氣,只要一看、一摸、一聽就能知道我得了什麼病,而且每次都能藥到病除,當時我就喜歡上了這個職業,長大後也想成爲醫生!”如果說這只是一個孩子對醫生職業懵懂的認知,那麼上學後的樊雲峯則對醫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覺得,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爲患者解除病痛更是醫生價值的體現。正是帶着這份責任感和憧憬,1990年,樊雲峯順利考進天津醫學院。
畢業後的樊雲峯迴到武清,成爲一名內科醫生。工作後,樊雲峯遇到了一個病例讓他至今印象深刻。當時,醫院收治了一位腦梗患者,年僅30歲,就已經兩次因腦梗入院,同時還患有習慣性流產和結腸炎。患者曾到天津總醫院就診,但並未查出病因。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讓樊雲峯覺得患者的病情沒有那麼簡單。在經過一系列細緻深入的檢查之後,樊雲峯初步斷定患者得的是一種叫做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徵的神經性疾病。爲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樊雲峯建議家屬帶患者到北京的醫院診治。最終在北京宣武醫院,患者被確診爲抗心磷脂抗體綜合徵。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目前這個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靠藥物緩解病情。從北京回來後,患者家屬來到醫院感謝樊雲峯。在患者的後續治療中,家屬也多次和樊雲峯聯繫,聽取他的治療意見,直至病人去世。
能夠確診疑難雜症,並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讓樊雲峯很欣慰,但同時也讓他內心升起了一絲憂慮。“醫生的職責是治病救人,可在很多疾病面前,我們又顯得那麼無能爲力,明明已經確診了疾病,卻因爲醫療條件的限制,而束手無策。”樊雲峯有些無奈地說。這次的診治,讓樊雲峯明白了,一名醫務工作者必須要不斷學習,夯實醫學基礎,鍛鍊臨牀技能,纔有能力去除患者的病痛。因此,他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刻苦學習,鑽研業務,並訂閱了多種專業雜誌,積極參加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活動,並於1996年在天津醫大總醫院神經內科進修,抓住一切學習機會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有選擇地將一些新技術、新療法運用於臨牀。同時,他還將經驗和教訓加以總結,在《臨牀薈萃》、《天津醫藥》、《臨牀醫學》等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撰寫了多篇論文參加國家級、省市級專業學術會議交流。
心繫患者贏得信任
“以精湛的醫術治療患者,以滿腔的熱情感動人,以火熱的心溫暖人,以高尚的醫德贏得信任。”這是樊雲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服務患者的真實寫照。樊雲峯始終覺得,醫生和患者之間就像魚和水,醫生通過醫術、醫德獲得患者的信任,患者的認可、配合讓醫生更好地爲其治療。
幾年前,醫院曾收治了一位70多歲的慢性心臟病患者,老人性格古怪,從不聽從醫生的建議,連家屬都沒有辦法。可樊雲峯的幾句話,竟然讓老人放下排斥與戒備,積極配合治療。出院時老人還拉着樊雲峯,要認他當乾兒子。當記者問起樊雲峯與人溝通的竅門時,他只是笑笑,說:“與人溝通,最重要的就是尊重,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長輩,凡事從患者的角度出發,想他們所想,才能得到信任。”這件事後,單位的同事們都稱樊雲峯爲“70、80、90後”的偶像,樊雲峯也欣然接受這個稱謂,還笑說自己竟然也有“粉絲”了!
採訪期間,恰好趕上樊雲峯要查房。我們跟隨他走進了孫秀芳老人的病房。見到樊雲峯進來,老人立刻笑逐顏開,嘴裏不停地說着:“我認識你,好大夫!”採訪中記者得知,孫大娘今年80多歲了,2014年12月份轉院來到區中醫院,來的時候已經大面積腦栓塞,並伴有心衰和肺部感染等多種併發症,人處於昏迷狀態。鑑於患者年齡較大,且病情危重,樊雲峯不敢鬆懈,立即組織會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爲老人注射抗感染藥物、補充營養物,同時,他還結合中醫的手段加以治療,最終孫秀芳老人不但清醒過來,還能說話、吃飯、走路了。前幾天,孫大娘腦栓塞復發,孩子們直接來找樊醫生。孫大娘的女兒激動地說道:“能遇到這樣一位認真負責的大夫,真是我們的福氣!”樊雲峯卻只是笑笑,說:“作爲醫生,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執着堅守無怨無悔
在收穫到無數信任與讚譽的同時,樊雲峯的心裏卻有着難言的愧疚。他說,由於工作太忙,自己幾乎沒時間管孩子,爲了激勵兒子,他向兒子承諾,只要成績進步,就帶他出去旅遊,然而這樣的承諾註定只是一張“空頭支票”。對於父親的爽約,兒子表達過自己的不滿,但每當看到父親因爲臨時有任務,連飯都來不及吃就匆匆趕往醫院的時候,兒子也會爲父親的辛苦而感到心疼。
提起自己的父母,樊雲峯的眼裏泛起了淚光。他說,作爲兒子,自己很失職。他能準確地記住自己每一個病人的名字、病情、用藥以及注意事項,卻不知道父母的身體以及生活情況。不久前,樊雲峯迴到家中,父親突然向他說起,母親最近幾天一側手經常麻木,無法做細活,怕他擔心,一直沒跟他提起。後來經過檢查,母親得了腔境腦梗,雖然經過治療現在已經沒有大礙,但這讓樊雲峯心裏很不是滋味。可是一旦有危重病人入院,樊雲峯還是會馬上趕回醫院,組織搶救,並留在醫院,直到病人轉危爲安。
雖然愧對家人,但樊雲峯無怨無悔。“既然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我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病人將生命託付給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更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救治。”樊雲峯堅定地說。正是多年來舍小家爲大家的辛苦付出,樊雲峯多次被評爲先進工作者、十佳醫務工作者,2010年被市青聯授予“2009年度傑出貢獻獎”,他所在的科室還獲得了“武清區新長征突擊隊”榮譽稱號。樊雲峯說,這些榮譽的取得對他是一種鞭策,他將以此爲起點,和同事們一起,做好本職工作,爲患者排憂解難。
20餘年的漫漫行醫路,樊雲峯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熱情,同時也收穫了患者的信任、讚美。他說,他會繼續用知識與實踐充實頭腦,用真誠的付出贏得大家的信任,不愧對醫生這個職業,不辜負患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