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將於8月18日在武清區開幕,目前綠博園已基本竣工。室外展園是各參展單位造林建園的集中展示區,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單位的48個展園按照中西合璧、時代新風、民俗風情、寫意山水、江南秀色、古韻雄風六大主題板塊分佈。坐落在“時代新風”板塊的天津園面積最大,達11000平方米,以“山、水、橋、林”的形式,濃縮了天津的歷史發展、傳統文化及城市園林綠化的精華。記者日前提前探訪,一睹芳容。
“明皇朱棣津渡於斯築城設衛賜名天津……”天津園位於室外展園西北部,入口處石牆上鐫刻的一首《天津賦》大氣磅礴,把參觀者帶入滄海桑田的情境之中。“天津園分爲城市故事、水脈相承、林野交融三大主題區,下設源門問津、千帆競渡、海防林御等八大景點,既展現了天津的歷史文化、新風新貌,又涵蓋了造林綠化、防風固沙的新理念、新技術及取得的成果。”室外展園項目部經理張希祥說,“你看,這座‘圓夢橋’是以‘天津之眼’爲原型,融入水簾的概念,實現景觀小品和通行橋功能的合二爲一。沽水流霞、三盤暮雨等景點也源於‘津門十景’中的名勝,展現了天津溼地建設的成果及薊縣風沙治理與經濟林建設並舉的造林模式。”
移步異景,記者看到,“林海探幽”景點設計了鋪有沙粒機制石的樹池,並種植防風固沙的植物,講述了天津在“三北防護林”工程中的綠化成就;“海防林御”景點以波浪種植池、起伏的微地形和種植其間的防護林,展現林海交融的場景,通過景牆文字介紹以及耐鹽鹼植物、排鹽技術,展現了天津在沿海防護林建設中的貢獻;“千帆競渡”景點以涌泉的形式,搭配不同形狀的船形花壇、親水平臺或水池,描述了“千帆競渡”的場景,表達了對漕運文化的追溯。
來到三面民俗景觀牆構成的“津韻民俗”景點,一組大紅色的楊柳青年畫娃娃形象頗爲吸引眼球。“這裏是以鋼板鏤空、浮雕和石材相結合的手法,展現的是風箏魏、楊柳青年畫、刻磚劉等天津傳統民間藝術。”張希祥說。
綠博會48個室外展園各有特色
北方展園古樸大氣創意足
在綠博園的室外展園區域,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單位的48個展園猶如一粒粒寶石“鑲嵌”其中,展示着全國各地園林風格和地域文化風情。或古樸厚重,或輕盈靈秀,南北園林的“濃縮版”風情大不相同。其中,來自北方的展園多數展現了大氣悠遠的意境和十足的創意。
踏過飛虹石橋,穿過衍祺門,就進入了北京園。園內廊橋曲折,假山怪石,湖光山色,承襲了古典崇尚自然的園林理念。古華軒、借秀亭等景點點綴其中,站在園內東北側臨水面的涵遠榭中,可見四周風景如畫,西面荷蓮映日,讓人恍若身處畫卷之中。
黑龍江園中的大森林景觀區利用黃綠色鋼結構模仿水曲柳、黃菠蘿、核桃楸這東北“三大硬闊”修長葉子的形狀,打造立體大枝葉造型,營造北方森林粗獷、厚重的意境。在溼地景觀區,丹頂鶴雕塑佇立岸邊,與水生植物交相輝映,豐富的景觀層次與水霧相結合,呈現神祕而浪漫的場景。
作爲人蔘產地,吉林園入口處以特有的剪紙藝術展示“人蔘迎賓”的主題,還製作了一座微縮版的長白山,把山裏最原始的村落按1比1的比例搬過來,草屋、木橋……野趣十足。
南方展園優雅靈秀故事多
看完北方展園就像給眼睛洗了個澡,其實南方展園也同樣美不勝收。展現徽派建築藝術的安徽園、打造世外桃源的湖南園、幾隻熊貓雕塑“玩耍”其中的四川園、打造“嶺南驛站”的廣東園……讓人充分領略到優雅、輕盈、靈秀的南方園林特色。
福建園運用的馬頭牆、燕尾脊、白牆灰瓦等元素都是福建古建特色,還融合鄭和下西洋的故事,特別設計了一個古船,體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特點。海南園的主建築是一座栽植熱帶植物的海螺形溫室,還用曬鹽石和漁船來體現當地海洋文化和漁業文化。
此外,特色植物是南、北方很多展園的亮點。北京園種植楸樹、白皮松、銀杏、油松等上百株特色樹種。黑龍江園種植該地特色樹種白樺樹,搭配雲杉、樟子鬆、五角楓等,體現北方的自然林風貌。吉林園擁有代表長白山的美人鬆,還栽了200棵人蔘進行展示。海南園栽植了椰樹、檳榔、鐵樹、雞蛋花等數十種熱帶植物,還包括兩株海南黃花梨。福建園則選拔了當地特有的珍貴“閩楠”、福建柏等進行移栽。
“目前各展園已初步具備開園條件,等到8月份正式迎客,希望爲遊客帶來一場綠色唯美的視覺盛宴。”綠博會室外展園項目部經理張希祥說:“我們在展園的公共區域建成了木棧道、電瓶車路徑、自行車路徑、小火車軌道,屆時遊客可以選擇漫步、乘車、騎行等方式來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