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將於8月18日在武清區開幕,目前綠博園已基本竣工。室外展園是各參展單位造林建園的集中展示區,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相關單位的48個展園按照中西合璧、時代新風、民俗風情、寫意山水、江南秀色、古韻雄風六大主題板塊分佈。坐落在“時代新風”板塊的天津園面積最大,達11000平方米,以“山、水、橋、林”的形式,濃縮了天津的歷史發展、傳統文化及城市園林綠化的精華。記者日前提前探訪,一睹芳容。
“明皇朱棣津渡於斯築城設衛賜名天津……”天津園位於室外展園西北部,入口處石牆上鐫刻的一首《天津賦》大氣磅礴,把參觀者帶入滄海桑田的情境之中。“天津園分爲城市故事、水脈相承、林野交融三大主題區,下設源門問津、千帆競渡、海防林御等八大景點,既展現了天津的歷史文化、新風新貌,又涵蓋了造林綠化、防風固沙的新理念、新技術及取得的成果。”室外展園項目部經理張希祥說,“你看,這座‘圓夢橋’是以‘天津之眼’爲原型,融入水簾的概念,實現景觀小品和通行橋功能的合二爲一。沽水流霞、三盤暮雨等景點也源於‘津門十景’中的名勝,展現了天津溼地建設的成果及薊縣風沙治理與經濟林建設並舉的造林模式。”
移步異景,記者看到,“林海探幽”景點設計了鋪有沙粒機制石的樹池,並種植防風固沙的植物,講述了天津在“三北防護林”工程中的綠化成就;“海防林御”景點以波浪種植池、起伏的微地形和種植其間的防護林,展現林海交融的場景,通過景牆文字介紹以及耐鹽鹼植物、排鹽技術,展現了天津在沿海防護林建設中的貢獻;“千帆競渡”景點以涌泉的形式,搭配不同形狀的船形花壇、親水平臺或水池,描述了“千帆競渡”的場景,表達了對漕運文化的追溯。
來到三面民俗景觀牆構成的“津韻民俗”景點,一組大紅色的楊柳青年畫娃娃形象頗爲吸引眼球。“這裏是以鋼板鏤空、浮雕和石材相結合的手法,展現的是風箏魏、楊柳青年畫、刻磚劉等天津傳統民間藝術。”張希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