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簡稱津,自古因漕運而興,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明朝永樂二年,正式築城。建城600年以來,孕育了特有的歷史文化魅力,形成了開放包容的人文特色。第三屆中國綠化博覽會天津展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點,充分展示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天津文化。近日,記者走進天津展園,一探其芳容。
天津展園位於室外展園西北部,歸屬時代新風版塊,毗鄰室外展園主入口,總面積11000平方米。在設計上,主要結合自身地域特色,展現城市新貌、行業新風以及園林綠化中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展園以“城市故事”、“林野交融”、“水脈相承”三個版塊爲主線,打造“源門問津”、“天津之眼”、“林海探幽”、“沽水流霞”、“三盤暮雨”、“海防林御”、“千帆競渡”七個景點。“源門問津”爲展園主入口,主景牆採用鏤空鏽鋼板飾面,雕刻出天津代表建築輪廓天際線的剪影與背後的天津之眼,形成豐富的景觀層次;“天津之眼”以當地特色地標天津之眼和解放橋爲原型,融入水簾的概念,實現景觀小品和通行橋功能的合二爲一;“林海探幽”設計鋪有沙粒機制石的樹池,側壁採取大地皸裂狀的造型設計、種植防風固沙的植物,與周圍密林、景牆一起“講述”了天津在“三北防護林”工程中的綠化成就;“沽水流霞”和“三盤暮雨”爲“津門十景”中的名勝,通過打造人工水系和薊縣盤山的景象,展現天津的溼地建設成果以及薊縣的風沙治理與經濟林建設並舉的造林模式;“海防林御”用高低錯落的波浪種植池、起伏的微地形營造不同的遊憩小空間和種植其間的防護林,展現林海交融的場景,通過景牆文字介紹以及耐鹽鹼植物、排鹽技術,展現天津在沿海防護林建設中的綠化成就;“千帆競渡”以涌泉的形式呈現,搭配不同形狀的船型花壇、親水平臺或水池,結合景牆和地景鋪裝的雕刻,讓遊人可伴着花香閒憩水邊,表達了對漕運文化的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