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曾連續3屆被羣衆推選爲“十佳公僕”,2000年被區人大常委會授予“人民好公僕”榮譽稱號,先後擔任南營門街道辦事處主任、區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區“十佳公僕”協會會長,李德生是“十佳公僕”活動歷經26個春夏秋冬的親歷者,也是“十佳公僕”精神的傳承者。
李德生在南營門街道辦事處當主任一干就是8年.1995年,元興池周邊要進行拆遷改造,區政府把198戶居民的拆遷安置工作交給了南營門街道辦事處。元興池地處本市黃金地段,居住在這一地段的老百姓都是幾十年的老住戶,週轉房定在李七莊,路途也較遠,拆遷工作進展艱難。李德生首先站在居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向拆遷戶做耐心細緻的說服動員。同時一次次組織全街幹部研究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當他得知有一戶居民家中老人病重,女兒還患有癡呆症,從李七莊到總醫院來治病很不方便,這戶居民家屬要求在南營門街附近找一處週轉房。考慮到這戶居民的家庭困難,李德生思前想後,在妻子的支持下,騰出自己離總醫院很近的一處二樓兩室南北朝向的住房給這戶居民使用。李德生的身體力行深深感動了受益羣衆和元興池拆遷片的居民,也深深感動了全街幹部,全街上下一條心,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部拆遷任務。
在南營門街轄區內,李德生是家喻戶曉的主任,是他在深夜擡着剛剛去世的年近九旬的孤寡老人,從小醫院送到大醫院的太平間,走了一里多夜路,醫生把他當成了去世老人的家屬;是他在法庭上爲殘疾人的女兒討回了生活的權利……他將手中的權利都用在老百姓身上。他把幫助孤老殘、貧困戶解決生活難題作爲街道辦事處的重點工作,作爲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和領導班子共同努力,積極籌建街級老年公寓,凡是進住到老年公寓的老人都享受着大家庭的溫暖;積極籌措資金,建成了南營門街社區服務求助中心和下崗職工就業服務中心;在改造綿陽道市場和寶雞東道市場的同時,積極爭取區人社局和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使南營門街轄區內4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李德生調任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後,工作對象主要是企業。他把弘揚“十佳公僕”精神延伸到服務企業上,通過調查研究,廣泛徵求企業對和平區投資環境以及25個執法部門工作作風、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意見,確定了多個執法部門聯合辦公、聯合審批、提高辦事效率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條龍、一站式的快捷服務企業措施。審批時間由過去的兩個多月,縮短爲一週時間,極大方便了企業。區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的做法在當時成爲全市“政務公開”的典型,還接受了中紀委領導同志視察。
峯光大酒樓是當時和平區對外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爲了能讓峯光大酒樓又快又順利地開業,李德生現場辦公,請來了工商、稅務、衛生、環保、消防等部門,現場提出問題現場解決,使企業負責人深受感動。
李德生作爲區“十佳公僕”協會負責人,充分發揮“十佳公僕”和公僕協會這條特殊渠道的作用,爲羣衆辦事,爲政府解憂,爲企業服務,爲和平區發展作貢獻。他注重抓好公僕隊伍建設,使十佳公僕保持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變。結合黨的羣衆路線教育活動,舉辦了“遠學焦裕祿,近學‘十佳公僕’”大型展覽,進一步弘揚了公僕精神,把“給送溫暖的人送溫暖”作爲一項重點工作,辦好公僕之家,把區委、區政府的關懷切實送到了每一位“十佳公僕”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