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王教恭曾當選爲和平區第一、二、四、五、六屆“十佳公僕”,是當選次數最多的一位,是和平區“十佳公僕”隊伍中的早期代表人物。
上世紀80年代,王教恭擔任和平區煤建公司經理時,和平區的管道煤氣使用率還處在一個較低水平,人們吃飯燒水都要用煤球爐子,更別提冬天取暖了。由於和平區地處市中心,居住人口密集,煤店場地狹小,不僅生產難,儲存更難。送煤工作又髒又累,職工長時間超負荷勞動,使燃煤供應經常跟不上,買煤成了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難事。
爲解決這一難題,王教恭提出了冬煤夏儲的解決措施,組織五個煤業基層店開設了五個宣傳服務站,宣傳夏儲冬煤的好處。從五月份開始,他帶領煤建公司的職工和幹部頂着酷夏揮汗如雨,加班生產,延長營業時間,到老百姓家中一戶戶送冬煤。入冬前,全區95%以上的住戶都儲存了冬煤,和平區煤建公司送出冬煤率連續七年在全市各區中名列第一。而他,卻已記不清爲此放棄了多少個休息日。
王教恭時刻把關心羣衆生活記在心上,爲了保證燃煤供應,他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走遍了全區43個煤業門市部和23個生產車間,並在市級媒體公佈電話,對和平區的居民羣衆做出承諾:“誰家沒煤打電話,八小時送到!”有一位住在和平區的人民日報社資深記者看了報紙半信半疑,隨手撥了一個電話,要了200塊蜂窩煤,誰知下午這位老記者的窗外就傳來送煤工人的招呼聲。這位老記者隨即在報紙上寫了一篇評論文章,稱讚和平區煤建公司的這一措施。因舊城區改造一部分羣衆住的週轉房在西青區,王教恭還多次到李七莊等地送煤入戶。他說:“只要是和平區的居民,搬到哪裏,我就送到哪裏,保證讓全區14萬戶居民家家溫暖過冬”。
剛剛開始推廣使用蜂窩煤時,距冬季供暖期很近了。區政府要求煤建公司用10天的時間,做好居民冬季蜂窩煤供應,一定讓每一戶居民都有冬煤取暖。王教恭和班子成員緊鑼密鼓,抓緊落實。一方面積極聯繫製作蜂窩煤的原料,依靠市煤建公司各生產廠將蜂窩煤原料發送到和平區各蜂窩煤生產加工點;另一方面督促廠家讓軋蜂窩煤的機器儘快到位。新興街同安道地區需要蜂窩煤的居民戶最多,王教恭發動公司全體幹部進行會戰,憑着一股捨命拼搏的精神,與機關的青年一起人拉肩扛,楞是在機器下面裝上幾個輥軸,把機器推到了居民樓邊,又想方設法解決了設備供電問題,把原料調進來,每戶200塊,一邊出一邊裝車,馬上送到居民家中。就這樣,經過十天奮戰,區裏每戶居民家中都有了鋪底煤。
退休後的王教恭活躍在和平區關工委宣講團的崗位上,深入到中小學和社區,參加報告會、故事會和座談會,向中小學生宣講艱苦奮鬥的故事,暢談親民愛民的感受,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作出了貢獻。現在,王教恭還擔任着區“十佳公僕”協會副會長的工作,他保持着爲民務實的公僕情懷,在舉辦“遠學焦裕祿、近學‘十佳公僕’”大型展覽和綿陽道地區綜合改造中,爲充分發揮“十佳公僕”和公僕協會這條特殊渠道的作用做了大量工作。在爲政府解憂,爲羣衆辦事,爲企業服務,爲和平區發展作貢獻中發揮着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