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羣衆。如何避免這種危險?做好黨的羣團工作是一個重要方面。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羣團工作會議上的要求,切實保持和增強羣團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羣衆性,築牢黨同人民血肉相連的紐帶。
政治性是羣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離開了政治性,羣團組織就可能混同於一般社會組織。羣團組織要始終把自己置於黨的領導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貫徹黨的意志和主張,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承擔起引導羣衆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把自己聯繫的羣衆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
先進性是羣團工作的力量之源。沒有先進性,怎麼能組織動員羣衆前進?這個先進性,體現在必須牢牢把握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時代主題,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羣衆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爲黨分憂、爲民謀利,積極服務羣衆、維護羣衆權益,努力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做好這些工作,羣團組織才能真正成爲黨執政的堅實依靠力量、強大支持力量、深厚社會基礎。
羣衆性是羣團組織的根本特點。離開羣衆性,羣團組織就容易走向官僚化、空殼化。羣團組織開展工作要以羣衆爲中心,而不能讓羣衆當配角、當觀衆。坐在機關裏是做不好羣團工作的,只有大力健全基層組織建設,形成聯繫羣衆的長效機制,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纔可能真正同羣衆打成一片,增加羣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要更多把普通羣衆中的優秀人物納入組織,增強廣泛性和代表性,讓廣大人民羣衆從心底裏感到羣團組織是自己的組織。
保持和增強羣團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羣衆性,作風建設是保障,隊伍建設是基礎。羣團組織要自覺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既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搞好“公轉”,又要聚焦服務羣衆搞好“自轉”,滿腔熱情做好服務羣衆工作。以作風建設爲抓手,建設思想過硬、作風過硬、組織過硬的羣團幹部隊伍,羣團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羣衆性就有了切實保障。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今天,羣衆流動頻繁、分佈不斷變化,羣團組織必須與時俱進、自我革新,不斷以政治性、先進性、羣衆性回答時代命題、夯實羣衆根基。只有把工人階級主力軍、青年生力軍、婦女半邊天作用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才能成爲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