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戰爭皆始於防衛之名”……連日來,一篇語句簡短有力、內容發人深省的“聲明書”在日本的社交網絡上獲得了成千上萬的讚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這篇聲明書出自一個名爲“捍衛自由與和平的京都大學有志之會”的校內組織。該組織由日本最負盛名的高校之一——京都大學的教師和學生組成。儘管聲明書全文隻字未提“安保法案”“反對”等字眼,卻喚起了日本各大高校教職員工和青年學生們對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將日本重新引上戰爭道路的擔憂,以及對安倍政權無視民意、濫用權力的憤怒。
實際上,自7月16日利用執政黨議席優勢在日本國會衆議院強行通過安全保障相關法案以來,安倍政權便被淹沒在日本社會各界的強烈批判和譴責聲浪之中。
近日,日本共同社連續發表《日本安保法案在衆院通過國內對“違憲立法”的擔憂加劇》《日本戰後歷程迎來重大轉折點》《望安倍首相正視民意重做考慮》等多篇分析和評論文章,明確指出:此前歷屆日本政府都在規定“放棄戰爭”的憲法第九條之約束下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因此,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做法被憲法學者以及歷屆內閣法制局長官指爲“違憲”。如果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在這種情況下成立,將難以避免引發對“違憲立法”的強烈擔憂。儘管如此,安倍政權仍不顧國會內外不斷擴大的“違憲論”,強行在衆議院進行表決,並計劃經參議院審議後,在本屆國會內的9月下旬之前讓安全保障法案最終通過。這無疑是試圖實現安保政策大轉變的重大舉措,日本在二戰後所走的“和平國家”的歷程將由此出現重大轉折。
爲此,共同社的評論文章義憤填膺地質問道:“安倍晉三首相到底要對民意無視到什麼時候?”該文章同時指出,新的安全保障法案的內容,就是在“逼迫70年前已經選擇作爲和平國家重新邁出步伐的戰後日本,作出根本性的變化”。日本社會通常通過傾聽多樣的見解、發表議論來達成共識,而在“安倍獨掌大權”的局面下,安倍政權的蠻橫姿態和安倍本人的傲慢做派正在使這種政治文化逐漸倒退。
回顧歷史,1960年,安倍的外祖父、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在遊行隊伍包圍國會的情況下執意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的強硬做法,在其外孫安倍的心中想必是一個極力效法的“榜樣”。然而歷史同樣證明,置國民的批評和擔憂於不顧,亦必將被國民所拋棄。
該文章強調,安倍是依靠國民的選票纔再次坐上首相寶座的,但他似乎認爲選舉結束後就可以將民意拋棄了。安倍將“領導能力”與“獨斷專行”混爲一談的執政方式只能加劇政治不信任,從而將直接導致民主主義的退化。
日本《朝日新聞》在題爲“回答(國民的)憤怒和質疑!”的社論裏指出,當前在日本社會各界和全國各地,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正在持續爆發和擴散,其意義已經超越了是否贊成安全保障相關法案這一問題本身,而是體現出廣大日本民衆對於自己國家的民主主義、立憲主義正在遭受根本性破壞而產生的巨大危機感。安倍政權的所作所爲是對作爲國家權力真正主人的普通國民的嚴重侮辱。人們決不會忘記這一點。
在另一篇題爲“顛覆戰後歷程的暴行”的社論裏,日本《朝日新聞》回顧了安倍政權自第二次成立以來的種種倒行逆施,顛覆以憲法制約權力的立憲主義精神,挑戰日本戰後歷時70年而來之不易的民主主義價值觀:通過內閣會議決定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創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將國家安全保障事務的決定權集中於寥寥數人之手,制定“特定祕密保護法”剝奪國民知情權……一旦安全保障相關法案得以成立,則意味着即便沒有發生針對日本的攻擊,也能夠在日本國民和國會視線所完全不能及的暗處,決定派遣自衛隊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行使武力。
對此,日本共同社的吶喊也許代表了日本國民的心聲,希望安倍“在正視民意的基礎上重做考慮”,“是時候懸崖勒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