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 ——習近平
2002年至2007年,習近平在浙江工作,走遍全省90個縣市區。其中,七到基層聯系點淳安縣下姜村,八下麗水鄉鎮,多次登上舟山群島。
田間地頭、社區村捨、水鄉山村、漁家農戶,留下他一串串腳印……
2003年6月,『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序幕拉開。至2007年,全省10303個建制村得到整治,其中的1181個建制村建設成為『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踏上這片熱土,看望父老鄉親,考察美麗浙江建設新成果。
鄉愁
綠水青山 鄉愁綿綿
從2003年起,連續十多年,『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名稱不變、主題不變、決心不變,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乾。
『五水共治』工程(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全面治水,讓水更綠更清澈;『四邊三化』工程(指在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區域開展潔化、綠化、美化行動),讓城鄉變得更加整潔、宜居;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作,使一大批帶有鄉愁印記的傳統建築得到保護,『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村落美景正在形成……
『千萬工程』,抓住重點,樹立起『示范美』;擴大成果,呈現出『共同美』;提昇文化含量,體現了『內涵美』。『美麗鄉村』建設,讓越來越多的鄉村以淨為底,以美為形,以文為魂,以人為本。
如今,全省已形成美麗鄉村精品村312個,創建整鄉整鎮『美麗鄉村』鎮74個。『美麗鄉村』已經成為浙江新農村建設的一張名片,更是建設『美麗中國』一個精致的『標本』。
鄉親
美好心靈 最美鄉親
最美鄉村孕育了最美鄉親,最美鄉親裝點了最美鄉村。
2011年7月16日,麗水市松陽縣西屏鎮市口村一幢房子突然起火,17歲女孩葉霄雯臨危不懼,兩進火海救出兩位鄰居,被譽為『最美姑娘』。
溫嶺市石塘鎮小沙頭村漁民郭文標,不顧個人安危多次下海救人,30多年在驚濤惡浪中救回500多條生命。
德清縣筏頭鄉蘭樹坑村普通農村婦女高燕萍,15載照顧『植物人』丈夫,演繹了愛的傳奇——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大愛感天動地。
……
近年來,浙江省還湧現出吳菊萍、吳斌、毛陳冰、吳連表、陳斌強等一大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美人物』,湧現出楊小牛、杭蘭英、呂義聰、朱忠華、金建文等124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2014年以來,浙江省共評選產生454名『浙江好人』,其中84名入選『中國好人榜』。全省11個市、90個縣(市、區)全部開展了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評選活動,近800個鄉鎮開展了『最美婆婆』『最美媳婦』『最美鄰居』等評選活動;『最美交通人』『最美教師』『最美記者』『最美醫生』等各行各業評創活動也在全省廣泛開展。
鄉風
新風習習 儒風浩蕩
之江大地,新風拂面、古風濡染,良好的家風、鄉風、民風,蔚然成風。
開展『浙江百姓重家風』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鄉村落地生根;志願服務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緊密結合,形成網狀、立體、長效的黨員志願服務體系;『五有三型』(有場所、有展示、有活動、有隊伍、有機制,學教型、禮儀型、娛樂型)建設全面鋪開,農村文化禮堂生機勃勃;舉鄉賢、頌鄉賢、學鄉賢,鄉賢文化精神綻放時代新風尚。
【嘉興經驗】在『紅船精神』引領下,將每月25日定為『黨員志願服務日』,構建『市縣鎮村』立體化黨員志願服務架構。
【衢州經驗】發揮孔氏南宗文化發源地優勢,推進儒學文化進禮堂。
【臨安經驗】開展『好家風』微故事、微視頻、微圖文征集和微宣講活動。
【嵊州經驗】成立以女黨員、女代表、女能人、女村民組長為骨乾的村嫂志願服務隊。
【東陽經驗】建設了一批融合東陽鄉土人情和非遺特色的文化禮堂。
【上虞經驗】成立鄉賢研究會,開展鄉賢精神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景點活動。
【安吉經驗】開展『十五萬戶家庭立家規』創建活動,將『立家規』納入黨員乾部『百分制考核』。
【德清經驗】打造『兩課』(『開學第一課、畢業加一課』),『三禮』(開蒙禮、成人禮、畢業禮)、『三好』(贈與家鄉一本好書、爭做一次家鄉好事、看望一次家鄉好人)的禮儀品牌。
美麗鄉村·美麗浙江的生動實踐
浙江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他還強調,要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指導工作時指出,浙江建設美麗鄉村有自然稟賦,也有當年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厲,繼續走在前面;要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把『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是對浙江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美麗鄉村』的充分肯定、極大鼓舞,更是為浙江加快推進『兩富』、『兩美』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昇級版』賦予了新使命、指明了新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高速發展,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村居民,對生存發展環境和農村生態尤為關注。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順應農民群眾的新期盼,作出了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重大決策。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提出,要『用城市社區建設的理念指導農村新社區建設,抓好一批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鎮』,『使農村與城市的生活質量差距逐步縮小,使所有人都能共享現代文明』,並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思路政策,確定總體布局,推進工作部署。至2007年,全省10303個建制村得到整治,其中的1181個建制村建設成為『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在此基礎上,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進一步作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決策。
多年來,浙江不斷豐富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起步,結合生態省建設、文化大省建設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要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乾,形成了今天以『四美三宜二園』為目標的美麗鄉村建設局面,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新路子。到2014年底,全省2.7萬個左右建制村完成了村莊整治建設,整治率達到94%左右,46個縣(市、區)成為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
當前,浙江全省上下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指導工作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更快一步、更進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的總要求,『乾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要求我們更加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兩富』『兩美』浙江建設決策部署,以『水淨、人文、村美、民富』為基本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內生動力,大力拓展村莊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廣度與深度,全面加強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紮實推進美麗中國在浙江新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