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我就想把他喂活了,他活着孩子們就有爸爸。”2013年4月16日,在央視《向幸福出發》節目現場,寶坻區朝霞街道前西苑村58歲的孫淑靜面對主持人和觀衆,講述着她20年精心照料植物人丈夫的過往,讓聽者動容。
給孩子一個活着的爸爸!
20年前的一個冬日,大約凌晨2點,一輛去北京的送肉貨車途經通縣(現通州區)。突然,寂靜的夜空被巨大的撞擊聲劃破,副駕駛座上的男人倒在了血泊之中……男人叫霍建林,是孫淑靜的丈夫,當時37歲,三個孩子中大女兒12歲,最小的兒子只有3歲。
幸福是一個休止符。在那個異常寒冷的冬天,孫淑靜和孩子們見識了它殘酷的面容:從一家醫院轉到另一家醫院,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整整一年的輾轉治療,最終沒能改變霍建林成爲植物人的無情現實。
孫淑靜原本是個弱女子,丈夫是全家的主心骨。精神支柱轟然倒塌,她沒有怨天尤人,甚至沒有眼淚,從此,她用女性的堅韌“縫補”起破碎的未來……
在醫院治療期間,孫淑靜每隔三四天回一次家瞧瞧家裏的幾個孩子。每次剛進家門,三歲的兒子就往外推她,大聲喊着:媽,你快走吧,到醫院看着我爸……從兒子本該童稚無邪的眼神裏,孫淑靜讀到了驚恐,害怕失去父親的驚恐。
不拋棄,不放棄。孫淑靜發誓:一定要給三個孩子一個活着的爸爸!給自己一個活着的丈夫!
最初,丈夫沒有吞嚥能力,孫淑靜就買來注射器用針管往胃管裏注流食。那段日子,孫淑靜最期盼的就是丈夫能恢復到吃東西,哪怕是喉結的一個蠕動,對她而言都意義非凡。她默默地等待着,期待奇蹟的發生。
“你渴了對不對?”看着丈夫乾燥的嘴脣,孫淑靜拿起杯子輕柔地滴幾滴水在他的脣上。突然間,看見喉結艱難地蠕動了一下,發出一個微弱的吞嚥聲。
“他會咽東西了!他真的會咽東西了!”那一刻,已經忘記哭是啥滋味兒的孫淑靜喜極而泣。因爲,她看到了丈夫活下去的希望。
20年來,每個黑夜,孫淑靜都是和衣而臥,隨時起身照顧丈夫。丈夫能吃東西后,每頓飯都是她先一口口嚼碎,再一口口喂到丈夫嘴裏。炕上,厚厚一摞的尿墊子,更記載着一個特殊家庭生活的痕跡,同時也見證着這個普通婦女性格里巨大的韌性。
把所有的憂傷藏起來
在孫淑靜兒女的心裏,充滿着對媽媽的感恩,感恩媽媽對爸爸的付出,感恩媽媽撐起溫暖的家。而這沉甸甸的感恩之情,始終深埋在不善語言行動表達的三姐弟心裏。
去年偶然的一個機會,看央視《向着幸福出發》節目,感恩主題深深觸動了大女兒霍麗娜。抱着試試看的想法,麗娜給欄目組發去報名郵件,希望借節目大聲說出對母親的愛。導演很快打來了電話,讓他們姐弟正月十六到電視臺面談。導演最終被一家人的堅強故事打動,很快確定了錄製時間。孫淑靜對上節目很牴觸,但最終沒有拗過三個兒女。
面對主持人的提問,她所有的語言都和幸福有關,她說:“丈夫還活着,三個孩子都大了,我挺幸福的。”
當着孩子們的面,她哭不出來,儘管她太需要一個痛快淋漓的哭泣。很多年來,這個女人習慣了用堅強包裹住自己,把脆弱和疼痛藏起來,不讓別人看見。
丈夫轉動的眼珠兒會察言觀色,儘管他無法用言語表達,但是他會捕捉到孫淑靜的面部神情。如果她是不快樂的,他便“啊啊”地鬧,表示他是難過的。如果她是高興的,他就滿臉的喜悅,呵呵地傻笑。所以,即便在丈夫面前,孫淑靜也要掩藏起自己的任何不愉快。只有夜深人靜時,對着窗外的星斗說着內心的煩憂:大女兒學習那麼好,完全可以讀一個更好的學校,可是孩子懂事,怕家裏花錢,放棄寶坻一中而選擇了報考師範。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唯一的標準就是男方得接受她植物人的爸爸。如果不是這個家,女兒可以嫁得更好。最小的兒子更體貼人,爲了方便照顧家,從北京的二姐那裏回來,在城裏找了份工作。用他的話說,家裏要是有事兒,一個電話20分鐘就到了。今年“五一”,兒子舉債買了房子結婚了。按說,兒子結婚該高興,可是,孩子那麼大的壓力,她心疼啊。
又是一天的開始。孫淑靜伺候好丈夫,開始做加工活兒。兒子和媳婦來了,串門的街坊也來了,家裏頓時熱鬧起來。
爲了給孩子們一個活着的父親,爲了一個家的完整,孫淑靜獨自擔起生活的苦難。不管苦難有多重,她都不曾放棄,咬緊牙關一直往前走。孫淑靜給我們的啓示是,當苦難來臨時,與其抱怨,不如擦乾眼淚堅定地朝着目標前行。只要堅持,幸福早晚有一天會眷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