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桑珠才旺今年11歲,在距離西藏拉薩市300多公里外的那曲地區小學讀4年級。天真的小腦袋瓜裏裝着和父輩們截然不同的想法。“大人們說牧區的孩子就該放牧,可我的夢想是讀大學當科學家。”他說。
對草原上的牧民來說,最簡單的藏文字母只是一些奇怪的符號。而桑珠才旺能用藏文寫幾百字的作文,看懂簡單的漢語故事冊,並能用英語進行問候。春季學期的期末考試中,他的英語課成績高出其他科目十多分。
“迪斯尼的動畫和日本的漫畫最吸引我。如果有日語課,可能我的日語分數更高。”桑珠才旺撓撓頭,害羞地笑着。
次仁卓瑪今年已經81歲,她不希望孫子想法太多。她認爲,牧民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上,放牧就是命。“孫子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走出草原,去城市讀大學,以後這些牛羊誰來放啊?”老人向記者袒露出自己的擔憂。
桑珠才旺雖然年幼,但也能或多或少體會奶奶的擔憂。“我以後發明一個機器人,他可以幫我們放牧。”他說。
奶奶不懂孫子說的是什麼意思,她捧着佛珠雙手合十,祈求佛主保佑孫子的夢想早日實現。
隨着中央對西藏教育投入的逐年擴大,西藏農牧區兒童接收到放牧、農耕以外的知識,夢想逐漸變大變寬。
據瞭解,西藏年教育投入由2000年的7.23億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35億元,增長超17.6倍,累計投入超過753億元,極大改善了西藏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環境。
在提供良好硬環境的同時,西藏還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據介紹,西藏自1985年在農牧區中小學實施“三包”(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政策以來,已經連續14次提高“三包”標準,今年秋季學期起年生均標準將達3000元。目前,西藏義務教育“三包”政策已延伸擴大至15年,覆蓋了學前三年幼兒教育至高中及中職階段的所有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
和桑珠才旺一樣,位於318國道邊的西藏日喀則市崗嘎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同樣渴望走出草原。
崗嘎鎮中心小學創辦於1982年,距珠穆朗瑪峯所在的定日縣城僅70餘公里。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老師們以影片、圖片、遊戲等多種形式授課。
讀五年級的巴旦最喜歡的是藏文課和自然課。“我喜歡上學,我的夢想是到首都北京去讀大學,那裏有很多人,我喜歡熱鬧。”
隨着辦學條件的不斷提升,以及國家通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農牧民子女上學,崗嘎鎮中心小學從最初十幾人發展到現在6個年級6個班,現有在校學生300多人。
“孩子們讀書後想法更多更靈活了,真心地希望我們這片草原上能出個科學家、醫學家!”學校副校長強巴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了孩子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