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相信很多人都對2015年央視春晚上歌手莫文蔚演唱的那首《當你老了》印象深刻,人口老齡化正在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國際上通常把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作爲一個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誌,而這個比例目前在南開區則高達23.4%。
多年來,南開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在大力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全區養老機構的發展。2012年至2014年的3年間,共新建和擴建大中型養老機構8家,新增牀位1737張。其中,於去年重陽節期間投入運營、擁有近千張牀位的南開區養老中心採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新模式,着力打造集養生、休閒、醫療、康復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示範性養老機構,取得了明顯成績,走在了全市前列。
功能齊備——打造老年羣體頤養天年的樂園
作爲2014年南開區改善羣衆生活20件實事之一,區養老中心自開業至今始終秉承“以入住老人爲本”的理念,發揮團隊的專業優勢和硬件設備條件優勢,營造“敬老、助老、愛老”的良好氛圍,成爲老年羣體頤養天年的樂園。
享受過美味午餐,又經一番小憩,居住在南開區養老中心的86歲老人馬雲峯和幾位同住的老夥伴相約來到設在中心三樓的“懷舊影院”,請工作人員爲他們播放經典影片《地雷戰》,重溫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當長時間集中精力盯着大屏幕有些乏累之時,他們就互相攙扶着來到窗前,俯視綠意盎然的長虹生態園,看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意興盎然。
“最吸引我的是中心周邊優雅的環境和中心完善的軟硬件設施。”談起最初的選擇,馬雲峯的回答代表了絕大多數已入住老人的心聲:“當時剛參觀完我就跟兒子閨女說了,就住這兒了,別處哪兒也不去。”
地理位置優越、毗鄰長虹生態園這樣的“天然氧吧”,讓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南開區養老中心亮相之初就備受老年羣體關注。而正式入住後,享受到區養老中心緊急呼叫系統、吸氧裝置等高端設施帶來的貼心服務,感受到“一卡通”智能化管理帶來的安全與便捷,品嚐到來自該中心“綠色蔬菜”大棚種植的新鮮果蔬和不斷花樣翻新的菜品與營養膳食,體會到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料……這一切,都讓老人們更加堅信自己當初是做了正確的抉擇。
醫養結合——滿足老年羣體就近醫療保健需求
爲給全區乃至全市養老機構探索發展新路,南開區養老中心在建設過程中逐步確立“四個基地、一箇中心”的建設目標,即建設成爲全市具有“醫養結合”特色的綠地養老基地、機構養老標準化服務示範基地、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基地、雙擁共建養老示範基地和南開區養老服務信息化管理中心。
“針對老年羣體的普遍身體機能狀況和目前一些養老機構在院老人就醫難、耗時長的現實情況,我們選擇以‘醫養結合’爲突破口。”南開區養老中心負責人劉淑霞介紹說,“以此實現在院老人康復保健、就近就醫的願望,達到讓老年人生活環境舒適宜居與身體健康有所保障並舉的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籌備,區養老中心引進的一級甲等醫院——華泰醫院已經完成前期裝修、設備購置、醫務人員招聘等各項準備工作。醫院就設在區養老中心院內,總面積逾2200平方米,設內科、外科、牙科等9個科室及病房,可以滿足養老中心入住老人及周邊社區老人就近就醫、康復保健等基本需求。
“目前我們正在加緊辦理醫保定點醫院手續。”華泰醫院負責人李玉敏說,“醫院投入使用後,老人們遇有頭疼腦熱或是突發疾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醫治,實現住養老人小病不出中心、大病有‘綠色通道’及時轉送醫院的初衷。”
虛擬養老———用“科技南開”成果普惠全區老人
醫養結合、設施完善、環境優雅、關懷備至……南開區養老中心以其衆多優勢迅速成爲同類養老機構之翹楚,發揮出引領示範作用。然而,受中心牀位規模影響,其極限入住能力僅在千人左右。統計數據表明,各類養老機構只能解決3%老年羣體的養老需求,其餘97%都要依託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的形式來完成。
爲進一步發揮示範作用,按照南開區委、區政府部署,區民政局、老齡委與天津計算機研究所等相關單位正在研發以南開區養老中心爲依託的養老服務信息化管理中心繫統,依託互聯網搭建起“虛擬養老院”。
“這套系統通過數據採集,可以全面掌握全區老年羣體的個體基本信息、個性需求等,以各社區爲節點搭建網上養老院。”南開區民政局局長姜春琦介紹說,“通過大數據分析和雲計算,對接養老產業上下游企業和服務,能夠及時滿足老年人的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日常需求,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南開’建設帶來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