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港危險化學品庫爆炸事故發生兩天了,經過緊急搶救和連續手術後,目前大多數傷員的病情已經趨向平穩。在津城醫療衛生系統,新一輪的溫暖行動正在進行,心裏干預,撫慰患者和家屬受傷的心靈。
關愛受傷的幼小心靈
武警醫院胸外科病房內,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緊緊抱着媽媽的手臂,一刻都不願意離開。“這個孩子全程目睹了爆炸場景,受到驚嚇,雖然在父母的呵護下沒受一點傷害,但一刻也離不開媽媽。”醫生介紹說。醫生和護士們看到這個情形,含淚同意把孩子留在了病區。
更讓孩子揪心的是爸爸的病情。孩子父親在爆炸中骨折了,骨折本身救治難度不大,可問題是父親是骨肉瘤患者,這種病有一個可怕的特點容易骨折不易康復。父親的心理壓力非常大,孩子看在眼裏更加封閉自己。一家人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媽媽傷情不重。“看到孩子時,他就猶如受驚小兔子一樣戒備的眼神。”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心理諮詢師樑豐到病區後,“我採取輕聲細語的和媽媽聊天的方法,偶爾朝孩子露出笑臉,半個小時後,孩子才慢慢放鬆下來。”
撫平消防隊員內心傷痛
骨科中心受傷消防戰士張旭是第一批衝進火場的人員,由於當時他在負責拉警戒線逃過一劫。這位20歲的小夥子現在顯得有些煩躁,一閉上眼,眼前都是橘紅色的火球,都是戰友衝鋒陷陣的場景。他身上的傷痛遠沒有心理的悲痛難熬。心理諮詢科王玉萍主任瞭解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張旭在燒傷科的兩名重傷戰友,不時將最新情況反饋給他。雖然兩名戰友病情較重,但是目前能活着。這樣的消息對於張旭來說已經倍感欣慰。
“目前大多數患者都比較亢奮,表現爲難以平靜,睡不着,無飢餓感。”王玉萍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部分人員還有頭暈、眼疼、腰疼、視物模糊等症狀。有些則相反,心理名詞叫作突發強烈精神或創傷導致的精神運動性抑制,表現爲反應慢、目光遲滯、對事物淡漠。”但是,讓人出乎意料的是,除個別傷員外,大多數人情緒都很樂觀。病房裏經常能出現天津人講“段子”的場景,歡聲笑語偶爾傳出,讓醫護人員很感動。
醫療隊接力心理救助
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瞭解到,武警醫院已經組成心理干預小分隊,由11名心理諮詢師組成,分3組,每組3人,2名顧問。一組負責消防戰士,一組負責老百姓傷員,一組負責傷員家屬。按照心理治療原則,他們現在能做的就是陪伴、充分傾聽,讓傷員們通過痛哭或其它方式發泄痛苦,適應和麪對現實。
王玉萍提醒市民,一段時間內,對於爆炸帶來的心理創傷患者要掌握“四不”原則:不用過度安慰、不要說教、不要讓當事人回憶創傷體驗、不要爲當事人創造不現實的期望。同時,醫院開通了受爆炸影響人員心理援助熱線:60578902,免費爲市民答疑。
8月14日上午,安定醫院繼第一批心理專家團隊後,又抽調第二批經驗豐富的心理專家4人前往泰達醫院、泰心醫院、第五中心醫院和港口醫院進行傷者及家屬的心理危機干預。
安定醫院醫護人員在事件發生第一時間已紛紛請戰,經過層層篩選,醫院組建出一支近50人的心理援助醫療隊,隊員們主動放棄休息時間,攜帶救助物資及必需藥品,擬於週六、週日分兩批次前往濱海地區定點醫院和傷者休息地開展心理援助工作。與此同時,安定醫院的“心理援助熱線(88188858)”已增加接線員,持續爲有需求的市民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