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天津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投入搶救傷員的工作,當時在家休息的醫護人員也在深夜快速地返回工作崗位,確保了救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展開。
泰達醫院急診科主任王曉傑家住天保金海岸,緊鄰“8.12”爆炸事故地點。8月12日晚11:30,王曉傑剛入睡便被爆炸巨響震醒,家裏窗戶掉了,家中被巨大的衝擊波震得一片狼藉。顧不上這些,職業的嗅覺讓她意識到爆炸的危害性,在1分鐘內迅速與院領導取得聯繫,第一時間啓動了醫院的羣體性傷害一級應急預案。隨後,王曉傑立即趕到了醫院,指揮急診科人員做好接收傷員的準備。此時,總值班已通知了所有科室主任、護士長回院開展搶救工作。近400名醫護人員迅速到位,遠在50公里之外居住市區的人員也連夜返回,在醫院附近居住的一些醫護人員也自覺地趕到醫院,保證了救治工作在第一時間全面開展。
當晚,急診現場一直保持緊張有序的接診治療。對所有傷員全面開通綠色通道,各科室緊密配合,通力合作,成立了5個救治小組,由專家進行鑑診、分診,羣策羣力,全力對傷員展開救治。傷員不斷被送來,急診區域內到處是醫護人員奔跑的身影,大家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再快一些!再多搶救一名傷員!傷員送進搶救室後,王曉傑和同事們迅速處理傷情,維持傷員生命體徵,有明確手術指徵的傷員被緊急送往手術室進行手術;有的傷員被收住到病房後做後期治療和處理;一些生命體徵相對平穩的傷員,安排做相應的檢查;輕微軟組織擦挫傷的患者,先用紗布按壓止血,再安撫家屬等候……一切都井然有序而緊張地進行着。
“清創、包紮、爲傷員檢查、轉移傷員……大家一直處於時而快走時而奔跑的狀態,從第一位傷員被送到醫院到第二天下午,傷員逐漸減少,大家纔有機會坐下來喝口水。”王曉傑回憶說,“直到14日凌晨1點纔有機會似睡非睡地迷糊一會,48小時裏我們只睡了5個小時,忙的時候並不覺得困,反而感覺有一股勁在支撐着大家。”當得知14日早上7點多送來的一位傷者就是失聯的消防官兵時,王曉傑說,自己當時的感覺就是我們最可敬的消防戰士能生存下來,真好!“跟他們比起來,我們醫護人員只是累一點,而他們卻是在用生命捍衛我們的家園。”
胸泌外科的護士長杜幻家住海港城,距離爆炸現場只有500米。已經入睡的她當時被巨大的爆炸聲和震動驚醒。“腦子一片空白,只覺得天特別紅,樓在晃,我家在頂層18樓,窗戶和門瞬間都沒有了,緊接着又震了第二次,當時我已經趴在地上了。”杜幻說,“我穿着睡衣,趕快和愛人抱着1歲多的孩子跑下樓。”下樓後她才發現,小區居民都已跑到了樓下,不少人身上有傷。在一位居民的提醒下,杜幻才發現丈夫受傷了。“當時小區很亂,我就想,無論如何,我得馬上趕到醫院去。”
杜幻幸運地攔到一輛出租車,趕往醫院。上車後,她發現丈夫的腿一直血流不止,便趕緊用衣服綁住他的傷口止血,就這樣堅持到了醫院。到醫院後,她馬上去辦公室換掉睡衣,這才發現自己的後背也受傷了。“相比其他傷員,這點兒傷算不了什麼,我簡單處理一下就上崗救治傷員了。”忙起來時,杜幻根本顧不上丈夫和孩子,後來她才知道,丈夫腿上有四處傷口,都很深,縫了20多針,孩子的腳也受了傷,縫了3針。雖然被妻子忽略,杜幻的丈夫卻很替妻子自豪:“這是她的工作,她這樣做,我能理解,她是醫務工作者,應該去救更多的人。”
同樣的經歷幾乎發生在每一位白衣天使的身上。很多醫護人員默默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腳踝受傷包紮後一直堅持在崗,肚子疼打止疼針一直堅持在崗,準媽媽們也一直堅持在崗,下班顧不上回家一直堅持在崗……每一個忙碌的身影都緊張而有序地各司其職,精心救治每一位傷員。災難面前,白衣天使不負重託,爲生命保駕,爲愛護航。(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李玓)